隋唐五代文学的文献·隋唐五代文学与海外汉籍·日人汉文著作中的唐五代文学文献
日本虽然有本国的语言,但奈良、平安时期,统治者高度重视摄取汉文化,汉文写作为朝野广泛掌握,所以留下了数量巨大的汉文作品。日本人的汉诗作品最早结集的是751年成书的佚名编《怀风藻》(一说为淡海三船编,但无确据),收64人诗120首,以五言为主,作者多为贵族显宦,也包括旅唐求学僧人辨正、智藏在唐所作诗。平安前期有敕撰三集,即814年小野岑宇等编《凌云集》1卷,存24人诗91首;818年藤原冬嗣编《文华秀丽集》3卷,存26人诗143首;827年良岑安世编《经国集》20卷,收176人诗文,今存6卷,尚存96人作品。这些汉诗集,反映了在唐文化影响下日本汉诗的创作水平,对唐诗的流布影响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唐代文学文献而言,以下几部著作尤堪重视。
首先是日僧空海(774—835)所撰《文镜秘府论》6卷。空海于唐贞元二十年(804)随遣唐使来华,本书撰成于元和元年(806)回国后不久。空海以为历代谈四声病犯的诗格名异义同,繁秽尤甚,遂削其重复,编成此书。全书分天、地、东、西、南、北六卷。天卷总论撰述缘由及声韵的基本问题,以下各卷依次论述诗文作法、对属、文病等。此书保存了中唐以前大量诗格、文格类著作,所引述的隋刘善经《四声指归》、佚名《帝德录》《文笔式》,唐上官仪《笔札华梁》、元兢《诗髓脑》《古今诗人秀句》、崔融《唐朝新定诗体》等著作,国内早已失传,赖此书得窥梗概。此外,还引及尚有传本之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王昌龄《诗格》、皎然《诗式》等书。其中王昌龄《诗格》,前人以为“率皆依托”,《文镜秘府论》一出,其说不攻自破。此书日本存古抄本二十余种,并有多种整理本。中国则有周维德点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王利器校注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两种。近年,中国学者卢盛江汇集日藏二十余种古写本所作会校会考本,业已完成,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
入唐求法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圆行《行历抄》等巡礼行记,详细记录在唐所见所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尤以前者为最。圆仁(794—864)于承和五年(838)来华,历扬、楚、海、登、青、贝、赵、镇诸州,至五台山巡礼,又历并、汾、晋、蒲、同诸州,抵达长安。居长安五年,适逢武宗排佛,以假还俗得东归,于847年返抵日本。《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其在唐日记,记录在唐十年中经历见闻,极为详备。其中记及与众多僧俗文人的交往情况,并保存了大量经行叩关及酬答文书。所记五台山佛寺盛况、长安俗讲僧文溆的俗讲、武宗朝灭佛期间的社会状况,尤为具体,向为文学研究者所重视。日本存多种抄本,整理本有小野胜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の研究》(1963—1969)。国内则有顾承甫等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和白化文等据小野本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此外,前已述及的入唐日僧携归书目见于《大正藏》第55册目录部,藤原佐世《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国内有《古逸丛书》及《丛书集成》影印本。
日人所编诗歌选本涉及唐诗者主要有《千载佳句》和《和汉朗咏集》。《千载佳句》2卷,醍醐天皇至村上天皇间(897—966)大江维时编述,为唐代七言近体诗句的专门选本,共收唐诗人153家的七言诗句1082联,按内容分类编次,共分75部、258门。我国在南朝至唐代曾有多种诗句选本,但全部失传。《千载佳句》是今存最早的此类选本,所选诗以白居易为最多,凡507联,约占全书之半。其他收诗较多的有元稹、许浑、章孝标、杜荀鹤、杨巨源、方干、温庭筠等(以收诗多少为序),可知日人对唐诗的接受状况。其中多存唐人逸诗,市河世宁辑《全唐诗逸》时即据采《全唐诗》未收的逸诗263联,新见作者73人,但仍有遗漏。日本有多种抄本流传,宫内省图书寮藏1942年金子彦二郎校本较善。《和汉朗咏集》为一条天皇时(986—1010)藤原公任编选,收录适宜朗咏的中日诗句804则,其中唐代诗人入选者29人,选诗232首,白居易多达142首,以下依次为元稹、许浑、章孝标等。有《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本。
市河世宁《全唐诗逸》3卷,据日藏文献辑补清编《全唐诗》之逸,在日人汉文著作中颇为特殊。市河世宁(1749—1820),字子静,号宽斋、半江,居上州甘乐郡南牧山中,曾为富山侯辟为黉舍教授。 此书汇集日本所藏汉文典籍(如张《游仙窟》、大江维时《千载佳句》等)中的《全唐诗》逸诗、逸句而成,共收128人72首又句279则,其中82人为《全唐诗》所无。今有《知不足斋丛书》本①、中华书局《全唐诗》排印本。《全唐诗逸》首开《全唐诗》辑佚的先河,传入中国后使国人开始注意到海外流传汉籍中的文学史料,有深远的意义。
注释
① 《知不足斋丛书》本将《全唐诗逸》署名误为“上毛河世宁”,脱一“市”字,后人多沿其误。
上一篇: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清代文学与审美文化·文学与风俗
下一篇:先秦两汉文学·《诗经》·时代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