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的内容·清代诗文批评·地域诗观
从乡域地理的立场来认识和理解文学,应自宋人的“江西诗派”始。清人于此虽然好远溯至《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但那是援圣自重,当不得真。十五《国风》的“国”以及后来如南北朝文学的“南北朝”之类,其作为一个政治单位的内涵要远远大于地理的内涵,与后世的地域诗观并不能同日而语。宋人“江西诗派”的立场后为明人所继承,并又有所发展,如嘉靖年间出现的郭子章《豫章诗话》六卷,专辑赣人之诗事,但不再限于有宋一代,而是上溯至陶渊明,从而更著“地域”意识,开了清人谈诗论文喜操乡邦之音的先声。清代出现了大批乡邦诗话之作,风气大盛。今已见四十余种,略按省区类列如下:
江西:裘君弘《西江诗话》为清人第一部大型地域诗话汇编,收辑时限自晋唐至清初,所录五百四十余家,基本上都是江西籍诗人,较之《豫章诗话》兼收非江西籍而咏江西诗或涉江西事者,范围和性质都更为纯正,故裘氏在自序中颇为自负地称前代诗话“未尝剖符划域,而以地限之”,俨然以始创者自居,确是自有其理由的。嘉庆中又有曾廷枚《西江诗话》,变裘著的以人立目为以事立目,全书不足二百则,几乎没有增加多少新材料。咸丰七年(1857)杨希闵《乡诗摭谭》正集10卷续集10卷,以排比整理前人搜集的江西诗学资料为主,新增内容仍然不多,乾隆朝以后仅得七十余家。三书皆为着眼于全省范围之作。
浙江:陶元藻《全浙诗话》54卷,是地域诗话汇编中卷帙最巨之作,计收先秦至清乾隆年间浙江诗人一千九百余位,从历代七百余种著作中汇辑有关资料。后咸丰年间张道作《刊误》一卷,仅订误二十余则。光绪年中潘衍桐之《缉雅堂诗话》2卷,计收浙人226家,略于乾、嘉朝以前而详于道、咸以后,差可接续《全浙诗话》,虽然此书原为续阮元之《两浙轩录》而作。 同治年间钟骏声之《养自然斋诗话》亦有一部分(10卷中之卷五、六)以“全浙”为对象,所收且多为陶元藻《全浙诗话》所未收。但此书主要收辑杭州诗人之资料(卷一至卷四),至末四卷又转向外省人,乡贯不尽统一。另有专辑浙辖某地的诗话数种,如吴文晖《澉浦诗话》2卷及其子吴东发续4卷、余楙 《白岳庵诗话》(嘉兴梅会里)2卷 (以上嘉兴府)、戴璐《吴兴诗话》16卷(以上湖州府)、张懋延《蛟川诗话》(定海)4卷、童逊祖《薿薿室诗话》(慈溪)1卷(以上宁波府)、戚学标《三台诗话》2卷、《风雅遗闻》(天台)4卷、童赓年《台州诗话》不分卷(以上台州府)、梁章钜《雁荡诗话》2卷(以上温州府)等,数量居各省之冠。
福建:郑方坤《全闽诗话》12卷,所收以福建诗人为主,上自六朝,下迄清初,计约七百余家,所采资料达四百三十余种。梁章钜《东南峤外诗话》10卷,专收明代闽人诗事,较郑方坤《全闽诗话》之明代部分又有新得。梁氏以全闽为辑旨的著作尚有《闽川闺秀诗话》4卷,限于清代,得百余人。光绪末年丁芸曾对此书加以续补。晚清林寿图《榕阴谭屑剩稿》2卷,亦以收辑本朝闽人闽诗为主。闽辖一地诗学资料的收辑,亦多由梁章钜一人独任,如《长乐诗话》6卷,得该地唐林慎思以下61人;《南浦诗话》8卷,得自唐迄明之浦城诗人九十余家,等等。此外,杭世骏《榕城诗话》3卷、徐祚永《闽游诗话》3卷、徐经《雅歌堂甃坪诗话》2卷、莫友棠《屏麓草堂诗话》16卷等,虽体例不一,然或全部或大部以闽人闽诗为题,福建地域意识甚浓。
康熙初年从江南省分出单列的安徽、江苏,前者有赵知希《泾川诗话》,记泾县诗人诗事;李家孚《合肥诗话》3卷,录有清一代合肥诗人二百余家。后者有单学傅《海虞诗话》16卷,录常熟地区清诗人近四百家;阮元《广陵诗事》10卷,专记清代前期扬州籍人士之涉诗言行;顾季慈《蓉江诗话》3卷,专记江阴一邑自宋迄清乾隆间之诗人诗事;顾鹓《紫琅诗话》9卷,专记南通一邑自宋迄清道光年间之诗人诗事;李福祚《述旧编》3卷附录1卷,为兴化一邑之诗话;张升三《惜荫轩诗话初编》1卷,录沛县乡先辈诗作甚多;徐传诗《星湄诗话》2卷,专辑昆山真义(正仪)之诗学资料。如此等等,风雅亦颇盛。
湖广地区康熙初年分出湖北、湖南二省:张清标《楚天樵话》2卷,兼收二省之诗学资料;张修府《湘上诗缘录》4卷,集湖南诗人之遗章断句。二书皆为随笔性质,所收颇为零散。唯丁宿章《湖北诗征传略》40卷,汇集湖北地区咸、同以降一千九百六十余家诗人资料,卷帙严整浩大,可见晚清楚地诗人之全貌。
其余各地,尚有梅成栋《吟斋笔存》1卷录津门之诗人诗事,于春霑《浴泉诗话》2卷录河间之诗人诗事,王培荀《听雨楼随笔》6卷辑宦游蜀地者之诗与事,何曰愈《退庵诗话》12卷记述蜀人及粤人之诗人诗事,张维屏《艺谈录》之卷二专收粤东诗人二百四十一位,王松《台阳诗话》录及台湾诗人(间涉中土大家)一百七十余位……
地方诗学材料的整理风气如此普及,正是文学批评地域意识的一种反映。可见清末出现的刘师培、梁启超等人以地域因素解释文学风格的较具理论色彩的表述,其因由也不仅仅只是西洋文论的输入一途,上述十分普遍的本土意识亦是其发生的基础。
上一篇:辽金元文学·元代文学的文献·元代小说笔记文献
下一篇:先秦两汉文学·先秦诸子散文·墨家和杂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