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与社会文化·清代刻书、藏书与文学·晚清报刊所载外国文学作品
我国自1840年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西方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中国文化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列强侵略中国,国人纷纷研讨挽救民族沦亡之对策,西方政治、社会学说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同样国人的各种政治主张和救亡图存的呼吁,以至感于情、动于心和发于声的诗词歌赋在报刊上大量出现,出版事业上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
整个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是相当丰富的。在这些时候,中国传统的诗词创作、戏曲创作,特别是传统的章回小说,是相当繁荣的。譬如出现较多侠义、公案小说,如北京聚珍堂1878年活字印刷的《儿女英雄传》、1879年活字印刷的《三侠五义》和以后出现的《彭公案》等,造成了侠义、公案小说的盛行。大量文人创作的戏曲剧本(传统的杂剧、传奇和适应当时舞台演出的京剧剧本),民间文学中的曲本唱词,也是大量出版,广泛流传。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政治社会学说传入的同时,外国文学作品也通过报刊被介绍到国内。时间大致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真正在社会上影响广泛则是在20世纪初年。开始是外国人办期刊,逐步发展到专为中国人阅读的报刊不断出现文学方面的文章,或辟专门栏目介绍国外文学著作,晚清时更出现专业性文学期刊。这种发展反映了市场的需求和办报人眼光的转变。
1857年,上海《六合丛谈》创刊,刊物中介绍了荷马史诗、希腊三大悲剧和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等。但是这种常识性介绍,读者不能接触原著,影响是不大的。1872年,《瀛寰琐记》出刊,作为申报馆报纸附刊,刊载诗词,兼刊小说、散文和笔记论说,体裁相当多样。有人称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专业刊物①,或称是“最早一批附出于日报的综合性副刊”②。其影响是相当大的。此后,《字林沪报》《同文沪报》《顺天时报》等,也很注意刊载这一类作品。1871年王韬翻译法国、德国之诗歌。《瀛寰琐记》于1873年用《昕夕闲谈》的栏目,发表由英文译成白话篇幅较长的小说;1888年,赤心畸士译的《海国妙喻》(《伊索寓言》)发表,这都可看成是我国翻译外国小说的开创。
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真正繁荣时期是在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内。据钱存训先生的统计,《十九世纪后期译书的科目和语文(1850—1899)》表中文学类有3种,《二十世纪初期译书的科目和语文(1902—1904)》表中文学类有英8、美3、法2、俄2、日4,其他翻译7种共26种,两相比较差别甚大③。
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时,外国文学翻译与出版出现高潮。据东海觉我(徐念慈)在1908年《小说林》第七期上刊载的《丁未年(1907)小说界发行书目调查表》,列出该年出版小说达120种,其中翻译小说80种。《涵芬楼新书分类目录》统计收藏创作小说120种,翻译小说达400种,这些书都是1911年前出版的①。辛亥革命以后,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更多。20世纪初期最主要的文学翻译家是林纾,共译出国外各种文学著作达一百八十多种。如《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孙漂流记》《黑奴吁天录》等世界名著,都通过他或他与友人合作,介绍到中国,并广泛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读物。这些工作对20世纪新文学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1894)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一批维新派人士,除了学习西方政治学说、宣扬变革政治,也充分认识到小说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故一批维新派人士创办各种小说刊物,发表论文讨论文学以至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并尝试创作新的小说。当然其他社会人士也都重视小说,鼓励小说创作,故此时有关小说类期刊大量涌现。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出版,以后又有《绣像小说》(1903)《月月小说》(1906)《小说林》(1907),时称晚清四大小说期刊。辛亥革命后,一度以《礼拜六》为代表的消遣性期刊出现,中国文学作品的发表与出版已是相当普遍了。综览20世纪初期文学期刊的出刊,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首先,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的创作与出版已走向专业化,如《新小说》发表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命奇冤》,《小说林》发表曾朴的《孽海花》,《绣像小说》发表李伯元的《文明小史》《官场现形记》,加上刘鹗的《老残游记》,这些作家实际上是专业作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发表于报刊,而且由期刊社印出或由出版社出版。他们致力于小说创作与出版,促进了晚清小说的繁荣。其次,这些刊物注意发表国外文学翻译作品,除法国雨果、大仲马等小说,特别对英国、法国的侦探小说情有独钟,并因之引发国人也进行此类作品的创作,对我国公案小说等的发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这些文学期刊注意发表诗歌,戏剧剧本,及时地反映了民众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呼声,有力地说明了文学作品的巨大社会功能。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都普遍地运用文学这一工具,创作大量诗词,写作戏剧剧本和民间文艺作品并发表于报刊。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文学书籍的出版与流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提高了民众的革新意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革命的进程。
注释
① 参见郑方泽《中国近代文学史事编年》第101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②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第56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③ 参见钱存训《近世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载《中国图书论集》第311—312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① 参见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第286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
上一篇:明代文学·明代文言小说·明代中篇传奇小说
下一篇:清代文学·清代诗文文献·有关清代诗文集检索与介绍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