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的文献·清代词曲文献·清代民间小曲集
清代的小曲,坊间刻本不可胜记。《曲学大辞典》列三十余种。今择各时期数种简述之。
《新镌南北时尚丝弦小曲》 无名氏辑。收录百余曲。乾隆初苏州王君甫刊刻本。
《新镌南北时尚万花小曲》 无名氏辑。收录近两百曲。乾隆九年北京水魁斋刊刻本。
《霓裳续谱》 颜自德辑。收录六百余曲。乾隆六十年北京原文茂斋刊刻本;集贤堂重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明清民歌时调丛书》排印本。
《粤风》 李调元编注。收录粤地(今广西一带)民歌百余曲。乾隆年间绵州李氏万卷楼初刻、嘉庆年间重校本。是编以清初吾淇辑《粤风续九》(今佚)为蓝本,合“睢阳修和原辑”之《粤歌》、“濠水赵文豪原辑”之《瑶歌》、“东楼吴代原辑”之《苗歌》、“四明黄道原辑”之《僮歌》为一册四卷。卷一《粤歌》为汉族民歌;余三卷为少数民族民歌,李调元用汉字标音,并加注释。
《马头调杂曲集》 无名氏辑。收录近百曲。嘉庆年间抄本。
《时兴呀呀呦》 无名氏辑。收录140曲。嘉庆年间抄本。
《时调小曲丛钞》 无名氏辑。收录江浙民间传唱小曲近五十首。嘉庆年间抄本。
《时兴小唱丛钞》 无名氏辑。收录北方民间传唱民歌近三百曲。嘉庆年间抄本。
《粤讴》 招子庸辑著。收录嘉、道年间粤地民歌及部分招子庸等文人创作之拟小曲,计120首。有道光年间刻本,民歌年间港、澳有翻印本,上海华通书局马碧漪编辑本。
《白雪遗音》 华广生辑。编录主要为山东兼及南北之民歌七百余曲。辑成于嘉庆九年,刊行于道光年间。全书收入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民歌时调集》。
《京都小曲钞》 无名氏辑。收录百余曲。道光年间抄本。
《俚曲钞》 无名氏辑。收录吴语民歌数十曲。道光年间苏州抄本。
《时兴杂曲》 无名氏辑。收录北方民歌近二百曲。道光年间抄本。
《苏州小曲集》 无名氏辑。收录时苏州传唱民歌百二十余曲。咸丰年间抄本。
《百万句全》 无名氏辑。收录百六十余曲。咸丰年间抄本。
《马头调八角鼓杂曲》 贾水恩选辑。收录晚清北京传唱民歌数十曲。光绪元年抄本。
《四川山歌》 无名氏辑。收录四川民歌三十余曲。光绪年间四川刻本。
《送郎歌》 无名氏辑。收录四川民歌百数十首。光绪年间四川东林堂刻本。
《万曲选锦》 无名氏选编。系从清代各地小曲文本中选录而成。历时从乾隆至光绪;跨地从京都至湖广等,略可见清代各地民歌之流变。光绪年间刻本。
《南京调词》 无名氏辑。收录南京传唱民歌数十首。宣统元年抄本。
《天籁集》 郑旭旦辑。收录浙江传唱儿歌百余首。同治八年浙江书局刊刻本。
《广天籁集》 悟痴生辑。收录浙江传唱儿歌二十余首。光绪二年上海书局排印本。
《北京儿歌》 无名氏选编。系从百本张、别野堂抄本选录乾隆至光绪年间百余儿歌所成。光绪年间抄本。
“小曲”,从广义之“散曲”文体言,即民间散曲,或者说,“散曲体”本来只不过是文人对民间小曲“文体”的雅化、格律化。故小曲自可纳入“散曲文学”系统。但目前对民间歌曲的文献整理,较对文人诗词的整理差距甚远。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明清民歌时调丛书》、《明清民歌选》甲、乙集、《明清民歌时调集》等几册部头不大的专书。对古代民歌的研究,虽不乏其人,但至今未成气候。实际上,我们今天所称的“散曲体”,北曲主要是元代北方“小曲”的文人化;南曲则是元明(主要是明中叶后)南方小曲的文人化。而文人化后的“散曲”调牌,其实只是当时“小曲”中的一部分而已,大量的小曲仍在民间传唱,即使已经“文人化”的调牌,在民间仍以自己的方式传唱,并没有因扩散到文人层而消失。故一些“似乎”是“后来”的民间曲调,与“似乎”是“前代”的文人散曲的同名曲调,文体样式往往不一样,说明民间歌词的“文体”是活泼多变的,其随民间“活”的口语、“活”的音乐之进展而变化。故经过一段时间后,民间歌曲又以新的歌词样式出现在文人面前,被一些有兴趣的文人效仿,如果文人普遍采用之,并加以规范化、格律化,一种新的文人韵文体就又告产生。中国古代文人诗、词、曲文体的发生和形成,在根本上都当作如是观。这是我们看了清民间歌辞文献后的第一个感悟。
其二,民间小曲大率为情歌。这也许是事实,但也不排除与收集辑录者的偏好有关。如果将明、清文献中的小曲作一比较,可以大略看出:虽然其主体皆为情歌,但明人收录的小曲内容比清人收录的小曲丰富而广泛。明人收录的民歌中有涉政治题材,有帝王、“山人”、商贾、小地主等社会众生相,然在清人记录的小曲中却难得一见。此“偏好”的产生,原因当然有若干,但有一点似乎是最直观的:与明中叶后的文人文学相比,清文人文学中的“风情”题材日渐萎缩而苍白,而小曲则成了宣泄的渠道之一,故清文人作小曲者不多,而小曲的辑录、传抄和刊行却在清中叶后的全国各地兴旺发达。
其三,清代之小曲与文人散曲恰成一个明显的反差。如果说明人散曲与小曲在内容上、文学方式上有着若干相通、相似的话,清人则正相反。小曲的真情、质朴、畅朗、率直、风趣、调皮,无不与清文人散曲形成强烈的对比,由此可见“正统”文化与民间文化在情感内涵、情感方式、思维逻辑、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不同。而从民间小曲中研究清代民间的社会习俗、行为风尚、民间的人格观念、民间的人际交往等等,以此反窥“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差异,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探究民间文学“叙述话语”的构架与特色,是今日学界还没有认真、深入开展的工作。
上一篇:清代文学·清代诗文文献·有关清代诗文集检索与介绍的工具书
下一篇:隋唐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与历史文献·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