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的文献·先秦两汉文学的原始典籍·先秦文学原始典籍·诗歌
先秦诗歌,除了在散文著作中保存下来的部分歌谣之外,只有《诗经》与《楚辞》。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保存了我国春秋中期以前的诗歌作品共305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词,称笙诗)。这些诗歌,产生的年代和地域不一,分为风(15国风)、雅(小雅、大雅)和颂(周颂、鲁颂、商颂)三大部分,分类的标准异说很多,现在多以为是根据音乐的特征予以区分的。诗歌明确记载作者的不多,多为集体创作。现在一般认为,这些诗,除专门创作的祭祀诗外,大多是通过采诗和献诗的渠道,集中到太师手中,经过统一整理而编定的。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民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孔子删诗”之说,当系误解。这些诗,当时虽主要作为体现礼乐文化的歌词乐章来运用,甚或作为“赋诗言志”的社交辞令来运用,但实际上,它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生动歌唱,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面貌、情感变化和各方面的社会矛盾。其中,尤以揭示社会矛盾、表现各阶层不同生活状况和遭遇的作品,以及表现男女恋情和婚姻生活的诗歌最受后人重视。在艺术上,一般认为,它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灵活的章法,生动表现出人们的情感变化和思想状态,使《诗经》成为我国抒情诗创作中最早的优秀成果,从而对我国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体制的诗歌创作。这种诗歌是由屈原为代表的一批楚地作家在楚文化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带有浓厚的楚地地方特色,从汉代开始人们称之为 “楚辞”。西汉末年的刘向在奉命校书的过程中,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西汉人模仿屈、宋的作品编辑在一起,亦命名为 《楚辞》。我们现在所说的楚辞,主要是指收集在这部作品中的屈原、宋玉的作品。在《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宋玉赋十六篇”,但都没有具体篇目。在现存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标明屈原作品的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存疑的有《大招》(原注:屈原,或言景差);标明宋玉作品的有《九辩》、《招魂》。现在学者们研究,一般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当为屈原的可靠作品(对《九章》中的个别作品尚有争议)。《远游》表现神仙家思想,与屈原思想特征不合。《卜居》《渔父》是以客观叙述的方式描写屈原生活,当非屈原所作。原署名宋玉的《招魂》,司马迁归之于屈原,内容描述也以屈原所作更为切当,故现在一般归于屈原。《大招》,汉人已不能肯定,现在一般不作为屈原作品看待。宋玉只有《九辩》一篇可靠,另外收于萧统《文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和《古文苑》(《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中的作品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随着《唐勒赋》残简的出土,学者们倾向于肯定这些作品应该为宋玉所作。
楚辞体诗歌上有所承,下有所拟,但以《离骚》为代表,故又称为“骚体”。屈原等创作的楚辞体诗歌,是我国诗歌创作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它以瑰丽的想象描写和强烈的理想特征,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浪漫精神的集中体现者,并发挥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故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称其为“词赋之英杰”,“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上一篇:明代文学·明代文学批评·明代的诗歌批评·诗“贵情思而轻事实”
下一篇:宋代文学·宋代话本小说·宋代说话·说话体制与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