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文献·魏晋南北朝诗文研究文献·两晋文学研究文献·东晋诗人研究史料
在东晋诗坛,玄言诗唱主角,代表诗人有孙绰、许询、庾亮、桓温、王羲之等。
孙绰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人。其生卒年,学界看法不一。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定为301年至385年;姜亮夫先生《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定为320年至377年,或314年至371年;石峻《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一卷)定为320年至380年。据《建康实录》卷八,孙绰于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卒,时年58岁,上推则生于晋愍帝建兴二年(314)。但其中仍有不少疑点。李文初《东晋诗人孙绰考议》(《文史》第二十八辑)认为孙绰生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卒于道安太元十年(385)后,至少活了86岁。据《晋书》卷五六本传,孙绰为孙楚之孙,少与许询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多年,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补章安今,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为殷浩建威长史、王羲之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关于孙绰的著述,《隋书·经籍志》著录其《集解论语》10卷、《至人高士传赞》2卷、《列仙传赞》3卷、《孙绰集》15卷。据《文选》卷二一《五君咏五首·嵇中散》六臣注李善注引,孙绰又撰有《嵇中散传》。严可均辑录孙绰文36篇,漏收《与庾亮笺》(见《世说新语·赏誉》注引),逯钦立辑其诗13首。
许询字玄度,高阳(今河北蠡县)人。关于他的生年有三说:余嘉锡以为生于咸和九年(334);曹道衡考证其生于晋成帝咸和至咸康年间(326—340);张可礼则认为其生于咸和五年(330)前后①。其卒年,《东晋文艺系年》系其卒于晋升平五年(361)。许询的生平《晋书》无传,《文选》卷三一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许征君》李善注引《晋中兴书》,《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建康实录》等有些记载。许询幼时冲灵,称为神童,长而风情简素。性好山水,隐居深山。善玄谈,曾于会稽西寺与王修辩论,又受刘惔推重,诣简文帝,与之清谈。司徒蔡谟辟为掾,不就。与王羲之、孙绰、谢安、支遁交往密切,以文义名世。许询的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隋书·经籍志》著录《许询集》3卷,久逸。严可均辑许询文2篇。《建康实录》卷八《孝宗穆皇帝》注引《许玄度集》描写支遁的文字,《全晋文》漏收。逯钦立辑许询诗3首:《竹扇诗》《农里诗》、《无题诗》。 许文雨编著《钟嵘诗品讲疏》所引《䂬溪诗话》中关于许询诗句,《晋诗》漏收。孙绰今存《答许询诗》九章,其八曰:“贻我新诗,韵灵旨清。”据此可以推知询有诗赠绰,已佚。《文选》卷三一江文通《杂体诗》30首中有拟《许征君·自序诗》。《自序诗》也已佚失。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今山东诸城县一带)人。过江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其生卒年颇多争议。《晋书》卷八○本传只云“年五十九卒”。题名陶弘景《真诰》卷一六《阐幽微》注:“逸少……至升平五年辛酉岁亡,年五十九。”余嘉锡引此曰:“《真诰》虽不可信,而隐居之注,考证不苟,必有所据。”唐人张怀瓘《书断中》亦云其“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据以上资料推,则生于晋太安二年(303),卒于东晋升平五年(361)。另外尚有三说:其一,宋桑世昌《兰亭考》引刘宋羊欣《笔阵图》云“羲之年三十三书《兰亭序》”,推其生卒年为东晋太兴四年至太元四年(321—379),钱大昕《疑年录》、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同此说;其二,据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永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书。”则生卒年为东晋光熙元年至兴宁二年(306—364);其三,鲁一同《右军年谱》以为永嘉元年至兴宁三年(307—365),潘祖炎《王羲之生卒年辨证》同此说。上述种种观点详见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王羲之生卒年岁旧说的平议》。据《晋书》本传,王羲之父王旷始创元帝过江之议。羲之年十三时为周所异。善隶书、行书。郗鉴择其为婿。初为秘书郎,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迁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召为侍中、吏部尚书,不就,拜右军将军,求宣城郡不许,乃为会稽内史。殷浩两次北伐,羲之与书戒阻。雅好服食养性,游放山水,同孙绰、李充、许询等宴集兰亭作诗,与王述不协,发誓去官,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九卒。王羲之书法作品一直为后世所重,《淳化阁帖》卷六、七、八载其书160帖,《宣和书谱》载当时御藏其书作243幅。其著述,《隋书·经籍志》著录《王羲之集》9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其《小学篇》1卷。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著录《月仪书》。严可均辑其文5卷共27篇。逯钦立辑其诗4首。《御览》卷七三九引《语林》:“王右军少重患,一二年辄发动。后答许掾诗,忽复梦中得二十字云:‘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泛涧下濑,历落松竹林。’既醒,左右诵之,读竟乃叹曰:‘癫何预盛德事耶。’”《文选》卷二二鲍照《行药至城东桥》李善注引:“王羲之答许询诗曰:‘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而逯钦立先生所辑《答许询诗》当为二首,第一首全四句,第二首仅存二句。
支遁字道林,俗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人。或云河东林虑人。《高僧传》卷四《支遁传》:“以晋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终于所在,春秋五十有三。”上推生于西晋建兴二年(314)。支遁幼聪明有神理,家世事佛,隐居馀杭山,25岁时出家。为谢安所善,与当时名流相狎。曾在剡山立寺行道,又移石城山立栖光寺。晋哀帝即位(361),征召于东安寺讲经。淹留京师近三年,又回东山,东晋废帝太和元年(366)卒。支遁将老庄思想融入佛理,曾在白马寺谈《庄子·逍遥篇》,群儒旧学为之叹服。又创“即色义”为当时佛教“七宗”之一。支遁与当时名流如王洽、刘惔、殷浩、许询、孙绰、王羲之等均有往来,为当时清谈领袖。《高僧传·支遁传》:“乃著《切悟章》,临亡成之,落笔而卒。凡遁所著文翰,集有十卷,盛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支遁集》8卷,严可均辑其文26篇,逯钦立辑其诗18首。
东晋诗坛另一重要诗歌流派是山水诗的兴起。结合刘勰、沈约、钟嵘所论,东晋的山水诗人有如下几人。
庾阐字仲初,颍川鄢陵(今属河南)人。其生卒年,《晋书》卷九二本传不详载。据曹道衡先生《晋代作家六考》(《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第296页),其生年大约是晋惠帝元康七、八年(297—298)前后,卒年不得迟于穆帝永和七年(351)。庾阐幼好学,九岁属文。少随舅孙氏过江,永嘉末母没,不婚娶。后为太宰西阳王羕掾,迁尚书郎。苏峻之乱,出奔郗鉴,为司空参军。乱平,以功拜彭城内史。不久召为散骑侍郎,领大著作,出补零陵太守,后拜给事中,复领著作。《晋书》本传:“年五十四卒,谥曰贞,所著诗赋铭颂十卷行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庾阐集》9卷。又撰有《扬都赋》。严可均辑其文22篇。逯钦立辑其诗21首。其《三月三日临曲水》《三月三日》《观石鼓》《登楚山》《衡山》《江都遇风》等多山水景物描写。
殷仲文,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东北)人。《晋书》卷九九本传不载其生年。少有才藻,会稽王道子引为骠骑参军,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左迁新安太守。桓玄专权,殷仲文投靠得宠,任侍中。桓玄被刘裕击败,仲文随之西奔,转奉皇后归晋军,为镇军长史,转尚书,迁东阳太守。义熙三年(405)因与骆球等谋反伏诛。《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续晋阳秋》:“仲文雅有才藻,著文数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其注《孝经》1卷、《殷仲文集》7卷。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著录其《论语解》。严可均辑其文1篇。逯钦立辑其诗3首。《文心雕龙·才略》:“殷仲文之《孤兴》……并解散辞体,缥缈浮音。”则知其有《孤兴》,今佚。今存完整的诗作仅《南州桓公九井诗》一首。
谢混字叔源,小字益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孙。《晋书》卷七九本传不载其生年。少有美誉,善属文。为晋陵公主婿。历任中书令,中领军、尚书左仆射等职。因党结刘毅,义熙八年(412)被刘裕所杀。《隋书·经籍志》著录《谢混集》3卷、《文章流别本》12卷、《集苑》45卷,未记撰者。《新唐书·经籍志》作“谢琨”,“琨”当作“混”。严可均辑其文一篇。逯钦立辑其诗5首。《文心雕龙·才略》:“谢叔源之《闲情》,并解散辞体,缥缈浮音。”知混有《闲情》,今佚。其《游西池》先写出游经过,次写景物,尤其是“回阡被陵阙”等八句写景极为出色,最后写游赏之感。此乃开谢灵运山水诗章法结构之先。
注释
①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226页;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第295页;张可礼《许询生年和曹毗卒年新说》,《山东大学学学报》1988年第2期。
上一篇:先秦两汉文学·先秦两汉文学的原始典籍·秦汉文学原始典籍·专著类
下一篇:二隋唐五代文学研究有待开拓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