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的文献·明代戏曲文献·现存明代戏曲文献述要·戏曲总集和选集
戏曲总集有《复庄今乐府选》,稿本,姚燮编。原书卷数不详,清蔡鸿鉴《文榷二编叙》云500卷,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今存395种632卷。共装订为192册,浙江图书馆藏110册,宁波天一阁藏56册,国家图书馆藏2册。这是《古本戏曲丛刊》之前规模最大的一部以戏曲为主体的总集。此书分为衢歌、弦索、元杂剧、明杂剧、国朝杂剧、元院本、明院本、国朝院本以及元散曲、明散曲、清散曲、耍词等12类。其中所谓院本即南戏和传奇。明人戏曲作品所收杂剧25种、传奇71种(佚12种)。其中史槃的《双舫缘》(即《合纱记》)、磊道人和癯先生的《撮盒圆》,均不见传本,但其佚曲却保存在此书,前者录有《投纱》《惊噩》《争婚》3出(见第68册),后者则有《觅寓》《订友》等13出(见第72—73册)。袁于令的《珍珠衫》,仅沈宠绥的《弦索辨讹》收有《歆动》1出曲文(《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因怕触犯禁忌,将它删掉),而此书收录《歆动》《哭花》两出(见第87册)。书中保存有大量姚燮的校记、题识和评语,是研究姚氏本人和入选作家作品的重要文献资料①。由于学者不易见到此书,故未能引起重视和利用。据台北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也藏有抄本《复庄今乐府选》67卷16册,包括衢歌《迎銮新曲》5种6卷、弦索《董西厢》4卷、元杂剧《汉宫秋》等61种57卷。
明代戏曲选集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专门选录一部戏中的一出或数出的戏曲选集,如明郁冈樵隐辑古、积金山人采新的《缀白裘合选》;另一类则以剧曲为主,兼收供清唱用的散套、小令及时调小曲,如明方来馆主人辑《万锦清音》。早在明代正德、嘉靖时,就有《盛世新声》和《风月锦囊》的刊行,而大量出版通俗小说和戏曲书籍却在万历时期。为了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满足广大观众的喜好,当时南京、福建等地的书坊,竞相编选“时兴新曲”,一些剧作家和审音度曲之士也推波助澜,遂使刻印戏曲选集蔚然成风,其流风余韵一直延续到清代。仅福建建阳麻沙书坊就刻印过三百多种戏曲选集,今海内外所存明刊曲选也不过四十多种。可惜多半流散到海外,成为难得一见的孤本。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郑振铎、向达、王重民、刘修业、王古鲁等趁出国交流或访书的机会,都非常留心寻访并关注此事。其中傅芸子(傅惜华之兄)尤为突出,1932年旅日时,在日本著名的内阁文库、宫内省图书寮、尊经阁文库、静嘉堂文库中,发现一些未见著录的孤本秘籍,其中戏曲选本就有《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音》《乐府南音》《玄雪谱》《大明春》等,并撰文《东京观书记》《内阁文库读曲记》《释滚调》等(见《白川集》,东京文求堂1943),对其曲目、佚曲、版刻(并附有各书书影)加以介绍,使国内治曲学者大开眼界,开始重视坊间所刊刻曲选的学术价值。新中国成立以后,《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也准备在前九集出齐后,就着手编辑出版《戏曲选集丛刊》,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实现。后来台湾大学王秋桂汇编《善本戏曲丛刊》,将散失在海内外的明清孤本戏曲选集搜集影印,1984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刊行前三辑,之后又编有续集问世,深受海内外学者的欢迎并加以利用。
《善本戏曲丛刊》的前三辑,第一、二辑为明代戏曲选集,第三辑为明蒋孝编《旧编南九宫谱》、清徐于室、纽少雅订《九宫正始》等6种重要的曲谱。第一辑包括:(1)《乐府菁华》凡12卷,明刘君锡辑,万历二十八年(1600)书林三槐堂王会元刻本;(2)《玉谷新簧》(原名《玉振金声》)5卷,明吉州景居士编,万历三十八年(1610)书林刘次泉刻本;(3)《摘锦奇音》6卷,明龚正我编,万历三十九年(1611)书林敦睦堂张三怀刻本;(4)《词林一枝》4卷,明黄文华选辑,万历间福建书林叶志元刻本;(5)《八能奏锦》凡6卷,今存1、3两卷,明黄文华编,万历间书林爱日堂蔡正和刻本;(6)《大明春》(别题《万曲长春》)6卷,明程万里选,万历间福建书林金魁刻本;(7)《徽池雅调》2卷,明熊稔寰编,万历间福建书林燕石居主人刻本;(8)《尧天乐》2卷,明殷启圣编,万历间福建书林熊稔寰刻本;(9)《时调青昆》4卷,明黄儒卿选,明末书林四知馆刻本。第二辑收有:(1)《乐府红珊》16卷,明秦淮墨客选集,万历三十年(1602)唐振吾刻,清嘉庆五年(1800)积秀堂覆刻本;(2)《吴歈萃雅》4卷,明梯月主人(即周之标)辑,万历四十四年(1616)长洲周氏刻本;(3)《珊珊集》4卷,明周之标编,明崇祯刊本;(4)《月露音》4卷,明凌虚子编,万历间刻本;(5)《词林逸响》4卷,明许宇编,天启三年(1623)萃锦堂刻本;(6)《怡春锦》(别题《缠头百练》)6卷,明冲和居士编,崇祯间刻本;(7)《万锦娇丽》,残存风集1卷,旧题明汤显祖辑,白云道人编,明末刊本;(8)《歌林拾翠》初集、二集,不分卷,4册。明无名氏编,清顺治十六年(1659)奎璧斋、宝圣楼刻本。1987年,又将《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影印出版。此书简称《风月锦囊》,别称《全家锦囊》,共42卷,明徐文昭编辑,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书林詹氏进贤堂重刊本。孙崇涛、黄仕忠有《风月锦囊笺校》、孙氏另有《风月锦囊考》,2002年中华书局出版。
俄国著名汉学家李福清在欧洲讲学时,从丹麦皇家图书馆和奥地利国家图书馆访寻到三种孤本明代戏曲选集,即《新锲精选古今乐府滚调新词玉树英》《梨园会选古今传奇滚调新词乐府万象新》《精刻汇编新声雅杂乐府大明天下春》。由他和复旦大学李平共同编辑成 《海外孤本晚明戏曲选集三种》,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三种曲选与《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的版刻形式一样,都是三截版,上下两栏为戏曲,中栏为散曲和俗曲。《玉树英》5卷,明黄文华选集,书林佘少岩绣梓。收录明初南戏以及传奇散出106出。《乐府万象新》前后集,各四卷,明阮祥宇编,书林刘松甫梓。今仅存前集,收录南戏及传奇散出61出。《大明天下春》编者不详,今存第4至第8卷,收录明初南戏及传奇散出97出。像《双节记》的“可兰描像”、《焚舟记》的“孟明习武”、“百里视别母从征”、《忠谏记》“文拯锄奸”、《忠荩记》的 “解晋获罪分离”、“解家赴谪辽东”等不见于他书著录。这三种孤本曲选的发现和影印,不仅丰富了晚明的戏曲遗产,也为研究明代的青阳腔和清理明代戏曲剧目,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明代传奇作品丰富多彩,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鄙视、禁毁和兵燹等原因,绝大多数都已散失,幸亏在选本中保存了大量的佚曲资料,如明胡文焕编辑的《群音类选》(中华书局影印1980),虽已佚失7卷,尚存39卷,但仍然收有157种剧目的散出曲文,其中59种为明传奇罕见的剧目。通过这些佚曲才使我们得以了解某些剧作的名目或部分内容,不至于湮没无闻。吴书荫又从39部明清戏曲选中辑出126种传奇佚曲目①。由此可见,戏曲选本的文献价值弥足珍贵,是戏曲佚曲辑佚的渊薮,戏曲古籍校勘、整理的重要参校本。这些选本中所保存下来的众多剧目,不少作品经受不住历史长河的筛滤和淘洗,已经黯然失色而被人所遗忘。但是,仍有一大批折子戏并没有失去原有光泽,经过历代艺术家不断精雕细琢和移植改编,成为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艺术精品,是一笔宝贵的戏曲文化财富。综观这些选本,在它们的书名上不是冠以“昆弋雅调”,就是“徽池雅调”,还有什么“时调青昆”,可谓名目繁多,固然是书商为了牟利,故意花样翻新,招徕读者,然而,也反映出晚明舞台上除雄踞正统地位的昆腔外,还有弋阳、青阳、徽池雅调等各种声腔与之角胜。他们各自以其独有的特点争奇斗艳,展现出明代戏曲诸腔竞奏、流派纷呈的盛况。如王古鲁的《明代徽调戏曲散出辑佚》(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从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摘锦奇音》《词林一枝》《玉谷调簧》《八能奏锦》中辑录12种剧目的12出折子戏,除《琵琶记》之外,像《招关记》的《伍子胥过招关》《同窗记》的《山伯千里期约》《和戎记》的《昭君亲自和戎》《长城记》的《姜女亲送寒衣》等都是民间流传的稀见作品,可以通过对这些剧作的溯源和演变的考证,了解这些剧目在后世的传承和影响。选本中的大量折子戏以及各种声腔的宝贵资料,都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有待深入发掘、拓宽研究领域,将戏曲史研究掀开崭新的一页。
注释
① 参见徐永明《姚燮与<复庄今乐府>》,《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① 吴书荫《明传奇佚曲目钩沉》,《戏曲研究》第40辑,1992年3月;又见李修生等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附录一》,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上一篇:明代文学与心学·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潮的演进·心学研究的五个阶段
下一篇:明代文学·明代戏曲文献·明代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