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的文献·明代词曲文献·明词文献
明词文献,历来少见介绍。这里选择总集与丛刻共4种,作一评述。
1.《类编笺释国朝诗余》 明人钱允治选编,陈仁锡笺释。此书共5卷,收明初至万历时词人凡27家及无名氏作品,共461首。所谓“类编”,即分调编排。其中小令233首(卷一、卷二),中调92首(卷三),长调136首(卷四、卷五)。因为所选词家甚少,似不足以反映明词全貌,而只是一部“名家词选”。然而实际名家未必尽入选,所选亦未必皆名家。依各家选词数量排比,前6家依次为:杨慎116首,王世贞77首,刘基66首,吴子孝46首,文征明40首,吴宽27首。从实际编选情况来看,钱允治掌握的词人及作品范围似乎很有限。 如杨基、高启、陈霆、陈铎、张、马洪、施绍莘等人词一首未选,这显然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编者未曾搜罗到这些人的词集。钱氏《自序》中所谓“旁求博采,荟萃本朝名人所制”云云,实未足称博。也正因为手头可选作品有限,所以造成少数词人作品入选太多而质量不齐。如文征明词仅50首而选40首,吴宽词仅34首选27首,王世贞词仅86首选77首,王行(止仲)仅15首选13首。当然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即编者在300年前所见这些人的作品不止于今存之数。然而,该书所选的作品全部见于今存各本之中,这就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编者所见之本与今本大致相同。王世贞于词的创作不过是票友式的客串,这里选77首。吴宽(原搏)词其实很一般,选入27首,宛然大家。诸如此类,对于没有机会读到明人词别集的读者来说,也许是一种误导。
因为编者于词学只是喜好,并非专家,再加上见闻有限,缺少切磋,《国朝诗余》作为一代词之选本,存在着不少缺陷。最明显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散曲作品误作词而收入。如杨慎等人词集中本来就混入一些曲子,编者不察,原样照录,以致词曲混淆情况益甚。如 《天净沙》《太平时》《水仙子》《一枝花》《好女儿》《落灯风》等等,皆为散曲。二是词调名不规范,不统一。如杨慎《滇春好》,实即《望江南》,乃因其意另立调名,但编者在《望江南》词调后又列《滇春好》,仿佛它是另一词调似的。又杨慎《南唐浣溪沙》,实即《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李璟所作2首固为名篇,但不可因此而以“南唐”定名。此是杨慎个人行为,所谓自我作古,英雄欺人,在杨慎未必不可,但在分调编排的总集里另立此调名,是不规范也不严肃的。又如《酹江月》《百字令》《大江东去》等,均为《念奴娇》之别名,但在本集中诸名间出并用,亦为不妥。另外,各调之下词作多寡悬殊,如《摸鱼儿》《齐天乐》《八声甘州》等调名仅选1首,而《满庭芳》一调则多至16首。本来此书是词选而不是词谱,各调作品多少不必强求一律,但这种情况同样也反映出编者手头可选作品有限的事实。
尽管该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真正意义的明人选明词实不多见,故仍当以此聊备一格。
2.《兰皋明词汇选》 8卷,清初顾璟芳、李葵生、胡应宸合选(参加卷一选事的还有沈元钦);孙琮、顾琦坊、郑允达参阅。六人俱为嘉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据此选及所附六人所作《诗余近选》,约略可知他们生活在明末崇祯至清初顺、康时期。卷首“例言”后署名“兰皋主人”胡、李、顾三人“同识”,“兰皋”或为三人结社之名。
此书无版刻年代记载,唯卷首有康熙壬寅顾璟芳、胡应宸等所撰序。按康熙时有两壬寅,或为康熙元年,或为康熙六十一年。因为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次年刻印的沈雄《古今词话》之《词话》下卷、《词评》下卷已多称引《兰皋集》(即《兰皋明词汇选》),故知此书编成与刊刻当在康熙元年。顾璟芳序中所谓“自往者甲申以还,大江南北,苦兵革者久”云云,亦是清初口气。若在康熙末年,则已是承平日久,不当有此感慨了。又胡应宸序中称“汇选一役,历时四载”,《例言》中称“是集肇自亥冬,成于今夏”,可知此选始于顺治十六年己亥 (1659),而成书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
此书为明人词选专集。全书共8卷,分调编排。其中小令3卷,词297首;中调2卷,词139首;长调3卷,词169首。共录存词家231人,词作605首。词中词后大都有编者所作评点语,用语风格仍类晚明人口气。作为一部选本性质的总集来看,其主要功绩在于搜罗、保存一代文献,并且对明词做出初步的梳理。当甲申兵革之后,“典籍散亡,百难一二”(顾璟芳序),编者“历时四载,披集千余”(胡应宸序),其搜采拣择之功,自不可没。后来王昶辑《明词综》,虽然后出转精,然亦以此为基础。又诸家选本眼光不同,可互参而不可取代。
此书存在的问题有三。
其一曰疏漏。若是稀见小家,疏漏在所难免,亦不足为病。然而如明中期以词名家的陈霆,以及况周颐誉为“全明不能有二”的陈铎,晚明存词一千二百余首的易震吉等,此集中竟一首未选,或竟未见其集,亦不能不说是重大疏失。
其二曰误收。如卷四所收朱淑真《蝶恋花·送春》,孙夫人《风中柳·闺情》等,均为宋人词。尽管编选“例言”中已有声明:“若地既间以山川,人焉知其今古,兹或从前辈选本中,间有未详颠末者,不虑存亡,咸资去取。宁我误入,勿令彼叹遗珠也。”但是如朱淑真者,名既久著,《断肠集》亦非罕见,亦致误收,想见编者并不知宋有朱淑真其人。又集中选录商辂词4首,其中3首皆为苏轼词。如《梦江南·春尽》(微雨过),即苏轼双调《望江南·暮春》词的下片;《鹧鸪天·秋》(林断山明竹隐墙)与《一丛花·初春》(今年春浅腊侵年),均为苏轼词,但加上词题耳。《一丛花》当然是沈际飞《草堂诗余新集》误收在前,但于此亦可见编者对宋词名家名篇记诵甚少。尤其令人失笑的是,诸人既误收苏轼词,又从而郢书燕说。如胡应宸评《鹧鸪天》一首曰:“仿之诗家,则为郊、岛,而自异寒瘦。”顾璟芳评《一丛花》曰:“已开施子野《花影集》一派。”其实,东坡词与前之郊、岛及后之施绍莘全无关系。后来王昶《明词综》亦相沿而错,以《一丛花》为商辂词,评语谓“不堕时趋,自有殊致。”王昶的艺术感觉是对的,可惜也没有发现《兰皋》选本的错误。另外,编者“例言”中称:“是集专揽一朝,必其人之生平履历,确系明人,始登是选。凡卒于明而勋业炳在前编,或产于明而功名犹俟异日者,概不敢入。匪曰拘隅,亦以别代云尔。”但集中所选的吴镇、倪瓒显然应为元人,而李雯、吴伟业等入清再仕,显然应为清人,均不应收入。
其三曰手眼不高,持择不严。所选词有的平庸无可称,有的格调不高。核之于胡应宸序中所称 “立格高”、“命意远”、“取径幽”、“造语鲜”、“炼字响”五条标准,殊多滥竽之作。如陈子龙这样的大名家,集中仅选10首,也许正值清初,编者不无顾忌。但如施绍莘、陈继儒的词,大多格调不高,所选均在15首以上,则应属编者手眼不高所致。又集中评点之语,亦多拾晚明文人牙慧,殊不足称。
3.《明词综》 清人王昶编。先是朱彝尊集唐宋金元词中精粹,编为《词综》36卷,成为康熙年间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的一部著名选本。
据王昶之友汪孟(康古)言,朱彝尊亦曾选录明词数卷,但不知是如汪氏所说“未及刊行”呢,还是朱彝尊以为佳词太少,卷帙单薄,未足绍续宋元,勒成专书,总之这部拟议中的《续词综》或《明词综》当时并未编成。稍后沈辰垣等奉康熙帝之命编成《历代诗余》(又称《御定历代诗余》),其中收明词一百六十余家,从而把明词的搜集、整理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嘉庆五年庚申(1800),王昶在杭州访得朱彝尊未刻之本,“于是即其所有,合以生平所辑,得三百八十家,共成十二卷,汇而镌之,以附《词综》之后”(王昶《明词综序》)。是书编排次第,一本旧例。先是帝王,然后是一般词人,依时代先后排列,不明年代者入第10卷,末2卷为女性词人。词人小传内间及品评。
《明词综》的编选特点,约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搜求广博,反映全面。全书共收明代词人三百八十余家,词作五百余首。虽不能说所选皆佳,但明代佳词,多数已被网罗其中。相对于其他明词选本来说,该书搜求较为完备,选篇亦较为精当。尽管明词据说约有一千四百余家,词作近两万首,但作为一个选本,选入三百八十余家,覆盖率也算相当大了。而且这不是个单纯的数量或比例问题,关键是看该书能否反映明词创作的基本状态。就这个意义来说,《明词综》不失为一个成功的选本。
其二,崇雅黜俗,偏重格调。关于是书的选录标准,王昶在《序》中说:“选择大旨,亦悉以南宋名家为宗,庶成太史(朱彝尊)之志云尔。”此说未免玄虚,因为明代词人多宗北宋,尚婉约,故可观者小令为多,慢词佳者殊少。朱彝尊《黑蝶斋词序》曾云:“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史达祖、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汪森在《词综序》中对这一说法作了引申发挥,表明这也就是选编《词综》的大旨。王昶作为浙派后期的外围人物,亦受此观点影响。《明词综序》中云:“明初词人,犹沿虞伯生、张仲举之旧,不乖于风雅。及永乐以后,南宋诸名家词皆不显于世,惟《花间》《草堂》诸集盛行。至杨用修、王元美诸公,小令、中调颇有可取,而长调均杂于俚俗矣。”既然明代词人大都与南宋词异趋,那么“悉以南宋名家为宗”来品衡明词,不是适成方枘圆凿吗?
从实际选篇情况来看,王昶所谓“悉以南宋名家为宗”是虚,而崇雅黜俗是实。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对沿元人之旧、宗法南宋的明初词选得并不多,而对取法南唐北宋、与南宋词大异其趣的晚明词却选得特别多。事实上,以南宋名家为宗只是当时的一种口号,王昶实际的选录旨趣则是尚雅令、重格调、摒俚俗、黜浮艳。所以那些带有明人放荡生活作风痕迹的艳词,和那些曲化倾向较重的俗词,在《明词综》里基本看不到。从这个方面来说,《明词综》并不忠实于明词的原貌。像现在公开发行的《金瓶梅》一样,它是明词的一个“洁本”。
其三,轻前重后,词人定位较为确当。一个高明的选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品赏鉴别能力,而且应具有一定的宏观把握的词史意识。《明词综》所反映的明词发展观,以及具体词家的历史定位,大致是符合实际的。该书选词超过5首的共有18家,其中晚明词人就占了11家。从各期词作入选数量也能看出这一点。在依词人年代先后排列的前9卷中,晚明词(约当万历后期,进入17世纪之后)就占了5卷(卷五至卷九)。另外,从各个词人入选篇目的多少来看,王昶对这些词人地位的定位也大致符合实际。这方面难免会有见仁见智的情况,或者牵涉到地域及其他关系因素,但总的说来,至少是没有太大偏差。
《明词综》对明词菁华作了初步的发掘梳理,删汰了那些为数不少的曲子化、俚俗化的作品,从而使明词以一种清新雅令的精神风貌展现于世人面前,这是王昶的功劳。但是在明代词集较难搜求的情况下,《明词综》 也诱导了一些研究者乃至词学专家的偷懒取巧意识。近现代的一些词话及词史类著作,以及一些包括明词在内的历代词选本,往往不再去搜求别集,而仅仅是以《明词综》为渔猎范围了。因为《明词综》所选词,往往删去词题或小序,有些词题亦与明刊本间有不同。而上述各书所选明词及所举之例,凡题目、小序有歧异者,往往同于《明词综》。这就足以证明这些选家或批评家的手眼所及,并未超出《明词综》的范围。也许任何一个好的选本,其影响都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为好作品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障蔽了后人的眼目。错误当然不在选家,但客观效果却是如此。
4.《明词汇刊》 又称 《惜阴堂汇刻明词》《惜阴堂明词丛书》,今人赵尊岳辑刻。
赵尊岳,字叔雍,室名珍重阁、高梧轩,亦以珍重、高梧或高梧主人为号。江苏武进人。生于清末,20世纪60年代客居星岛以殁。平生雅好词章,尤嗜倚声之学。早年居上海,从师于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况周颐,与朱孝臧亦多往还,遂成词学专家。著有《词总集考》《填词丛话》《珠玉集选评》《玉田生讴歌要旨八首解笺》等著作,自作词编为《珍重阁词》。
赵尊岳汇刻明词,主要受其师况周颐的指点启发。《惜阴堂汇刻明词记略》回忆道:蕙风先生尝一日见语曰:“词籍单行,易多散佚,自汲古辑《六十家》,而集刻之风浸盛。《彊村丛书》,网罗五代,迄于金元,精心校订,尤为声党之大业。惜朱明以后,迢述罕闻,吾子有意者,曷勿溯源以沿流,竟此宏绪耶? ”稍后至1923年(癸亥),况周颐辑《历代词人考鉴》已至元季,亦苦于明代词集无多,难以赓续。于是赵尊岳发愿搜求明词。至1936年,得词学家与藏书家赵万里、董康、徐乃昌、叶恭绰、唐圭璋等人相助,先就个人收藏所及,再求之于各地公私藏书,随得随刊。各集均撰短跋为记,遂使该书成为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关于此书辑刻凡例,赵氏列举12条如下:
(1)明人词籍之单行本,全收照刊(如易震吉《秋佳轩词》等)。
(2)明词附载诗文集者,裁篇付刊(如高季迪《扣舷词》等)。
(3)词曲之杂见者,删曲而存词(如韩邦奇《奇苑洛词》等)。
(4)明人之相互唱酬者,全收(如万寿祺《遁渚唱和》等)。
(5)明词选本,不论明清人所选者,全收(如沈际飞《草堂续选》,王昶《明词综》等)。
(6)明人所选之唐宋元明旧词,如分朝代者,仅收明词(如卓回之《词汇》止选二编等)。
(7)明人所选之唐宋元明旧词,明人不多而不以朝代分者,不收(如卓人月《词统》等)。
(8)明人所选之唐宋元词,非罕见者不收(罕见者如杨慎《百琲明珠》)。
(9)明词谱,非罕见者不收(罕见者如万惟檀《诗余图谱》等)。
(10)明人所撰之词话,多述唐宋旧闻,无专述明词者不收。
(11)明人所撰词韵,照收(现未得词韵,至曲韵当然不收)。
(12)明词附列之眉批,及庆词之庸滥骈序,删节之。
以上12条,取舍折中,大都合乎情理。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可以商榷者有3条,一为第8条,明人所选之唐宋元词,并非明词,罕见者也可以不收,或用附载之例。又第10条、第12条所述,从博采文献的角度来说,亦应收入,鉴别评判的工作,可以交给读者。
《明词汇刊》共收入明词文献268种。其中词话1种(李渔《窥词管见》)。合集、唱和集3种(倪瓒等《江南春词集》,徐士俊、卓人月《徐卓晤歌》,蒋平阶、周积贤、沈亿年《支机集》)。总集(词选)6种(杨慎《百琲明珠》、钱允治《类编笺释国朝诗余》、卓回《古今词汇二编》、王端淑《名媛诗纬初编诗余集》、周铭《林下词选》、王昶《明词综》)。词谱2种(程明善《啸余谱》、万惟檀《诗余图谱》),其余为明词别集256种。当然,这里所谓“别集”,原本成集单行者较少,多数是从各人诗文别集中析出其词而别题集名。因尽量求其全,或亦兼有以词存人之动机,故不拘篇帙长短多寡,孤篇亦单独成集。如杨涟《杨忠烈公词》、李应升《落落斋词》等,就仅存1首。像易震吉《秋佳轩诗余》那样多达12卷、词作一千余首的别集,在明代是罕见的。
当然,《明词汇刊》只是类似于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彊村丛书》之“丛刻”,不是《全明词》。但它是历来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20世纪明词研究史上的一项大工程。在搜集、保存明代词学文献,推动明词研究方面,嘉惠后学,其功甚伟。
此书刊刻于抗战方兴之际,未及墨印流通,而板已无存,存世者仅红印样本初校和再校者两种。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龙榆生收藏红印再校本影印,流传始广。赵尊岳所撰《惜阴堂汇刻明词纪略》《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原分别发表于1996年8月13日《大公报》和《词学季刊》3卷4期,亦并附印。后又附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所编词调名及首句索引,亦便查检。
除以上4种总集、丛刻之外,尤振中、尤以丁编著的《明词纪事汇评》,亦可参看。该书为“历代词纪事汇评丛书”六种之一,1995年由黄山书社出版。书中辑录了一百四十余家明代词人的传记、本事与评论资料,依时代先后编排,每人名下一般分“传记资料”、“纪事”、“汇评”三项。书后附录“明词总论汇辑”和“主要引用参考书目”。该书为明词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或线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明代文学·明代戏曲·明代杂剧
下一篇:明代文学·明代词曲·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