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的文献·宋代文学的工具书·目录类工具书
目录类工具书是指按一定规则编排的一批书籍的名称及其相关内容的工具书,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形式、出版、收藏等基本情况,指导读者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书。我国的目录类工具书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并逐步形成专门之学——目录学。宋代以来,由于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所带来的图书刻印事业的发达,目录学也趋向繁荣,产生了一大批目录类工具书。此后,这类目录类工具书代有新作,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为目录类工具书的编纂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批历代目录类工具书中,便包含了大量与宋代文学有关的文学目录工具书。
1.《郡斋读书志》
这是北宋末年人晁公武私家编著的一部目录书。晁公武,字子止,澶州清丰(今山东巨野)人,世居汴京昭德坊,人称昭德先生。晁氏出身世族,家中藏书丰厚。北宋末年,晁氏避乱入蜀,定居嘉定,四川转运使井度辟为属官。井度亦雅好藏书,罢官后竟将所藏图书全部赠予晁氏,晁氏遂在此基础上编成《郡斋读书志》。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各部以下又分若干类。其中集部分3类: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别集类分上、中、下三部分,其中别集类下著录宋代别集,自柳开《柳仲涂集》至郑厚《艺圃折衷》凡117部。总集类中著录《西昆酬唱集》《九僧诗集》《圣宋文粹》《宋文海》《皇宋诗选》等宋代诗文总集多部。《郡斋读书志》不仅著录了100多种宋代别集和总集,而且对各书加以提要简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提要目录。不仅所分四部之首有大序,而且各书皆有提要,或叙作者经历,或论著作要旨,或明学术源流,其内容大多与文学创作有关。
《郡斋读书志》在蜀中的原刻本为杜鹏举校刻的4卷本。后世传本有两种,一为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游均在衢州(治所在信安,今浙江衢县)所刻姚应绩编20卷本,世称“衢本”;一种为淳祐十年(1250)黎安朝于袁州(治所在宜春,今属江西省)宜春郡斋翻刻的4卷本,世称“袁本”。袁本由黎安朝交由宜春人赵希弁校刻,赵氏在校刻时,就家中藏书而为晁氏未收者编为《附志》1卷,皆为当时通行的刻本。《附志》别集类著录宋人别集凡80余种、宋人语录类著作凡20余种,总集类亦著录《国朝二百家名臣文粹》《四灵诗》等宋代总集多部。《附志》所收皆为当时通行的刻本,正好弥补了晁氏《郡斋读书志》刊行后近百年间所出的新书。袁本流传较广,《四库全书》本收录的即为袁本。此外,清末王先谦以袁、衢二本合校,亦堪称善本。
2.《直斋书录解题》
此书为南宋末年著名藏书家陈振孙所编著。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今属浙江省)人。他一生在江西南城、福建莆田和浙江等地做过二十多年的地方官,并收藏了大量图书,并用近二十年时间,仿《郡斋读书志》编著成《直斋书录解题》一书,他也因此而成为宋代继晁公武之后另一著名的目录学家。此书原本56卷,共著录各类图书3096种、51180卷,总数超过南宋政府的藏书目(如《中兴馆阁书目》著录为44486卷)。可惜此书原本已佚,今传者为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并校订的22卷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即据此本点校出版。
辑本《直斋书录解题》将历代典籍共分为53类,虽不以经、史、子、集四部标名,但检核其分类,仍不出四部范围,计经之类凡10,史之类凡16,子之类凡20,集之类凡7。在53个类目中,仅有类序9篇,即语孟类、小学类、起居注类、时令类、章奏类、农家类、阴阳家类、音乐类、诗集类,用以说明增设类目的原因及类目演变情况,既反映了图书分类的日趋细密,也反映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如音乐类书籍,以前的目录书皆置于经部,陈氏则移置于子部的杂艺类之前,突出了音乐类书籍的艺术特性。陈氏不仅在古代典籍的收藏和著录方面用力甚深,所收录的书目卷帙浩繁,超越前人,而且在文学目录学的发展史上也做出了较大贡献。首先,该书继承发展了晁公武所开创的书目提要的体例,对所著录的各书皆有 “解题”,叙述版本,介绍内容,评价得失,考辨源流,往往寥寥数语,简明而精当,从中也反映出陈氏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独具心解的思想。其次,在书目分类方面,陈氏也进一步突出了文学目录的功能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对集部类目的发展上。陈氏此书于楚辞类、总集类、别集类(分上、中、下) 及章奏类、文史类等以前书目志已设子目之外,又增设 “诗集类” (上、下) 和 “歌词类” 二类,共计7个子目,比晁氏 《郡斋读书志》多出两个子目。诗集类和歌词类这两种新类目的设立,反映和突出了唐宋以来诗、词发展的成就和地位。尤其是歌词类著录宋人词集多达116种,既反映了词体文学在宋代的繁荣局面,也为宋代词史研究和宋词传播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文献资料。此外,总集类、别集类、诗集类中,也分别收录宋代的诗、文总集、别集和诗集多达五十余种、五十余种二百七十余种和一百三十余种,对宋代文学研究也颇有参考价值。
3.《通志·艺文略》
《通志》的作者是南宋人郑樵。郑樵(1104—1162),字渔仲,又称夹漈先生,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郑樵虽出生于北宋,但他的主要活动时期在南宋。他广闻博学,雅好著述,以《通志》一书而成为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
《通志》是一部综合历代史料而成的通史兼专史,其中《艺文略》部分属于目录学范畴,是郑氏根据历来官私目录和个人访书见闻而撰成的一部“通录”型的综合性图书目录。《艺文略》共著录先秦至宋代的图书10912部,110972卷,堪称规模宏大。在《艺文略》中,郑氏对文学类图书不再称集部,而是命名为“文类”,再细分为楚辞、别集(一至五)、总集、诗总集、赋、赞颂、箴铭、碑碣、制诰、表章、启事、四六、军书、案判、刀笔、俳谐、奏议、论、策、书、文史、诗评共22个子目,将文学目录的分类进一步引向细致与科学化的道路。在《通志·艺文略》“文类”目录中,涉及宋代文学典籍目录最多的是“别集五”,凡142部、4606卷,此外,在“总集”和“诗总集”以及其他各类文体中也载录了大量宋代文学典籍目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艺文略》“文类”的末尾还专设“诗评”一体,著录了《欧阳永叔诗话》《司马君实诗话》《刘贡父诗话》《苏子瞻诗话》《洪驹父诗话》等宋人诗话著作多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诗学批评繁荣的景象。《艺文略》“文类”对所著录的图书虽没有提要或解题,但对宋代文学研究仍具有文献检索和版本考证等意义。
《通志·艺文略》,有《四库全书》本。
4.《宋史·艺文志》
《宋史》是由元代中书右丞相总裁脱脱主持编修的一部正史,成书于元至正五年(1345)。书中沿袭《新唐书》体例,设置《艺文志》,著录有宋一代文献。
宋代统治者尤重本朝历史的修撰,称“国史”,而每朝国史中皆有艺文志。据记载,宋代的《国史艺文志》共有7种,除3种在南宋时被废弃,其余4种为:吕夷简等撰《三朝国史艺文志》(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王珪等撰《两朝国史艺文志》(仁、英二朝)、李焘等撰《四朝国史艺文志》(神、哲、徽、钦四朝)、佚名撰《中兴四朝国史艺文志》(高、孝、光、宁四朝)。《宋史·艺文志》即参考以上宋人所撰国史艺文志而编成。此志亦依四部分类,《集类》分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文史类共4类,著录文学类书籍2369部,34965卷。需要指出的是,此志最先在《集类》中设“文史类”,此类中收诗文评一类著作目录,共计98部,600卷,其中包含了一部分宋代的文学批评著作。此外,《子类》中的“小说家”收录较芜杂,包含了一部分宋代的诗话著作,如《东坡诗话》《后山诗话》《苕溪渔隐丛话》等。全志共著录宋代所藏图书9819部,119972卷。著录虽十分简略,没有叙录或提要,但此志仍不失为后人查考宋代藏书及宋人著述的有用工具。
《宋史·艺文志》,今有中华书局1985年校点本。
5.《文献通考·经籍考》
《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约1254—1323),字贵与,乐平(今属江西省)人,生活于宋末元初之际,元初时曾任慈湖、柯山两书院山长,博学爱书,为元代著名史学家和目录学家。
《文献通考》即是马端临著述的一部多达348卷、通考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其中第18考《经籍考》凡76卷,是一部通史式的史志目录。马氏主要依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尽录二家解题文字,并兼引历朝正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有关著述,分类辑录而成。其中文学目录主要在《集部》。此部分别集(前人单列的“楚辞类”并入别集)、诗集、歌词、章奏、总集、文史共6类。别集类分12卷,其中著录宋人别集300余部。诗集类分4卷,共著录诗集300多部,除11部为隋代以前的诗集外,皆为唐、宋两代的诗集。歌词类1卷,著录唐、宋词集110多部。章奏类1卷,著录的也多是唐、宋两代的奏议类文集。总集和文史两类共2卷,其中也著录了不少宋代的文学总集和诗文评著作。《经籍考》集部6类所著录的文学典籍,不仅以宋、元之际犹在流传者为主,反映了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代文学典籍刻印和传播的兴盛景象,而且各书皆有解题,辑录的资料极为丰富,对宋代文学研究极有参考价值。
《文献通考·经籍考》,今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校点本,另有中华书局1986年版。
6.《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由四库馆臣们积十余年之功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大型丛书。这项中国图书史和文化史上的宏大工程开始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乾隆四十六年,第一部《四库全书》修成。此后又用数年时间,先后将全书抄成6部,连同最先修成的一部共7部,分藏于北京皇宫中的文渊阁、奉天(沈阳)皇宫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杭州西湖行宫的文澜阁等各处。在历经劫难之后,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文澜阁本共四部得以保存下来。四库馆臣们在全书编纂期间,将采入和不采入的图书皆撰写提要。各书提要或记述作者之爵里、事迹,或考辨版本之优劣、源流,或评论创作之得失、特色等等,往往言简意赅,既撮要了前人的评论,也反映了编者的见解。这些提要虽出自众人之手,但最后经过总纂官纪昀(纪晓岚)等修改润色,并汇编成书,遂为全书的提要目录,名曰《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简称《四库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共200卷,它既是清代最后一部官修书目,也是近二百多年来我国流通最为广泛、影响亦极其深远的一部综合性国家图书目录的巨著。《总目》著录已收入《四库全书》的典籍3461种、79309卷,未收入《四库全书》而只在《总目》中编入书名和提要的“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共计著录图书10200余种、十七万二千余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古代文、史、哲等各方面的图书典籍。《总目》分经、史、子、集4部,仍然属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分类方法。4部之下再分类,经部分10类,史部分15类,子部分14类,集部分5类,有些类下再分子目,共计44类、65子目。
《总目》中的文学目录主要在集部。集部目之卷一四八至卷二○○共计53卷,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5类,其中词曲类又析分为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五个子目。除楚辞类为专门著录楚辞类著作之外,其他4类所著录的文学典籍皆包含大量的宋代文学典籍。楚辞类共著录汉以来楚辞著作共23部(含存目17部)。别集类共38卷,著录汉以下至清代别集凡961部、18038卷,又存目1568部、16439卷,共计著录历代别集2529部,其中便包括百余部宋代文人的别集。总集类共著录历代总集凡563部(含存目398部),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宋代编纂的各类文学总集。诗文评类共著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以下至清代郑方坤《五代诗话》64种、731卷,又存目85部、524卷,共计著录历代诗文评著作149种,其中也包括宋代各类诗话著作数十部。至于词曲类,尽管编者认为“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因而在体例上“附之篇终”(《四库全书·词曲类序》),表现出对词曲的轻视态度,但此类的设立和著录,对于宋词和词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却不可抹杀。词曲类之词集子目,共著录历代词别集59部,除元代白朴《天籁集》、张翥《蜕庵词》、清代曹贞洁《珂雪词》3部之外,其余56部皆为宋代词人的别集。此外,存目中亦著录历代词别集凡25部。“词选之属”著录历代词总集,从《花间集》以下至《词综》等共计26部(含存目14部)。“词话之属”著录宋王灼《碧鸡漫志》以下历代词话凡10部(含存目)。“词谱词韵之属”主要著录清人所编词谱词韵类著作,如康熙《钦定词谱》、万树《词律》等,共计7部(含存目)。至于“南北曲之属”,主要著录元、明以来编著的曲论曲韵之类著作,共计11部。后二类对于宋词研究也具有应用和参考价值。
值得连带提及的还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简目》是作为《总目》的简编本而出现的,编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共20卷,篇幅只有《总目》的十分之一。《简目》的主要特点是删去了浩繁的“存目”,精简了部、类的序文,提要文字也更为简约。但在删除“存目”之外,《简目》所著录的书籍共计3470种,不仅不比《总目》少,反而比《总目》所著录的3461种还多出9种。因此,《简目》的文学目录学价值既未曾削减,而其卷帙适中文字简洁也颇有利于流通和检阅。
《四库全书总目》旧有武英殿刻本等,今有中华书局1965年整理影印本、1987年重印本等,附有《四库全书总目书名及著者姓名索引》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今有中华书局1964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等通行本。
7.《词学研究书目(1912—1992)》
这是由台湾学者黄文吉主编的一种词学研究书目。全书分为11单元,即总论、唐宋、唐五代、宋金元、两宋、金元明清、金元、明、清、民国、域外词人与词学,共引用及参考117种中外书目,其中词学专门书目索引38种,综合性书目索引44种,专科书目、索引、年鉴35种,共收录二千五百余种专书和一万零二百余篇论文,总计12702个索引条目。除全书的总论外,该书所包括的作家以时代先后为序,其中的每一位作家又视条目多少分为“背景资料”和“作品研究”两类。“背景资料”类包括传记、年谱、生平考辨、著作等。“作品研究”类又分为“总论”和“分论”。其中的“总论”包括词集、概述、内容、思想、形式、技巧、艺术、意境、风格、评价等;“分论”则以单篇词作为研究对象,以调名为类目,以论文多少为序,以见词篇受重视之程度。条目较少的作家,以姓氏笔画多少为序,放在所属时代的最后“其他”项。全书所收录的专书和论文,首按门类,次按性质,再次按专书在前,论文在后,最后则按发表时间的先后来编排。其中专门讨论词学的论文集,除在该书中将全部篇目刊出外,还将各篇目析入相关各类;收录词学论文的一般论文集,则径将所收录各篇目析入各类。每一论著若有不同出处,则一一详列。此外作者若有用字号、笔名发表者,皆尽量入作者本名下,以方便读者检查某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至于某些作者、书名的更改情况,则在条目后以括号注明原作者及原书名; 同时在原作者及原书名下记录该条目,并以括号注明作者、书名的更改情况,从而使之兼有考辨版本的功能。
该书的主旨在于反映20世纪从1912年以来至1992年这80年间海内外词学研究的总成果,其中大量研究成果属于宋词研究的范围,既可为宋词研究者提供检索的方便,也为20世纪宋词学术史的建构打下了文献书目的基础。书前有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李威熊先生所作序及编者自序。书末附录引用及参考书目(包括收录期刊一览表、收录报纸一览表、收录论文集一览表三类)和作者索引。此书列入《书目丛刊》第二种,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
8.《词学论著总目》
这是由台湾学者林玫仪主编的另一部词学论著目录。此书比台湾学者黄文吉主编的《词学研究书目》收辑更广,编排更细,但二书大致同时同类,可相互参照,皆宋词研究者必备之工具书。
该书为1901—1992年间中外词学有关资料汇目,共24989条。资料来源为专著和单篇论文,其中的专著包括专书和学位论文,单篇论文包括期刊论文、报纸论文、论文集论文、会议论文等数种。全书分为四大类:词学总论、词籍、词学杂著、词家与词作。其中“词学总论”类所收均为词学理论之有关论著,分为20目:综述、特质、起源、流变、派别、内容、风格、意境、体制、结构、词调、词与音乐、词与舞蹈、词谱、词韵(韵部、韵书)、格律、技巧、词论词话(包括论词诗词)、学词法、鉴赏。“词籍”类分为丛编、合集、选集、书目、索引、辞典、词学期刊、论文集等目。“词学杂著”又分为三类:一、札记、随笔、翻译、词汇、用语、名句、联贴;二、序跋、论词书信、论词日记;三、研究概况、消息报导。“词家与词作”类分为12目:历代词总论、唐五代词总论、唐五代词家与词作、两宋词总论、两宋词家与词作、辽金元明词总论、金元明词家与词作、清词总论、清词家与词作、近现代词总论、近现代词家与词作、域外词学。皆先为一代词学总论,后分论个体词人词作。个体词人部分原则上均按时代先后排列(唯部分词家身逢易代,难以截然划分),凡超过七项研究成果者即独立为一家,先列资料,后列论述。其中资料部分分为二项:生平、作品。生平资料由直接到间接,按年谱、世系、传记及各种考证加以条例;作品包括别集、选集及相关考订。论述部分分为四项:总论其人、兼论其人及其词、总论其词、词作析评。不足七项研究成果归入“其他目下”,唯清代女词人则合称“女词人”。
书末附录有:一、鉴赏类书籍选析词作索引;二、1901年以来重要词学丛刊目录;三、1901年以来三大词学期刊(《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词学》)总目;四、本书收录中外文期刊总目;五、本书收录中外论文集总目;六、本书收录中文报纸总目;七、本书参用之书目及索引;八、本书所收论著作者索引。本书由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列为《图书文献专刊》第三种,于1995年6月出版。
9.《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
此书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作为《全宋文研究资料丛刊之一》,由巴蜀书社1989年出版。
这是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全宋文》的一项基础工程和副产品之一。这项工作最初开始于1984年冬,至出版面世,前后历时五年。此书虽以“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集体署名,实际工作主要是由沈治宏承担并完成的。此书有如下特点:其一,收录较为完备。此书广采博收,堪称迄今收录现存宋人别集最完备的目录资料。全书共收录宋代739人的诗词文集,其中诗集、文集、诗文(词)合集的作者632人,仅有词集的作者107人。书中反映了国内29个省公共、大学、科研等单位250多家图书馆,日本、美国33家图书馆收藏宋人别集的情况。其二,著录现存宋人别集的版本较全。有稿本、抄本、刻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影印本、石印本、铅字本等多种版式;有宋元善本,也有近年出版的精校本;有国内刻本,也有日本、朝鲜刻本等。其三,对现存宋人别集做了必要的考订工作。如首先对搜集到的别集资料进行了清理,对是否宋人、是否别集等问题进行了考辨,然后又对作品真伪做了考订。其四,反映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别集序跋中,多有对原书的研究资料,或言作者,或言内容,或言版本,如有必要,编者即于按语中加以说明。其五,编排也较为合理。全书全部书目均按作者生年或大约生年编排,使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宋人别集和宋代文化的发展情况。将引用丛书及藏书单位作了附录,省去了不少篇幅。书末附著者索引,也便于检索。书前有曾枣庄所撰序言一篇,对该书的编纂及其特点和功绩加以说明和肯定。
10.《宋人年谱集目·宋编宋人年谱选刊》
这是由吴洪泽编辑的一本宋人年谱目录和宋人年谱选本,集目录和资料为一体,是《全宋文》编纂的副产品之一,属“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项目”,作为《全宋文研究资料丛刊之二》,由巴蜀书社1995年出版。
《全宋文》由四川大学古籍所负责编纂,编者委托吴洪泽承担对宋人年谱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吴洪泽在承担此项工作中做了三件有益的事情,一是撰写了《宋人年谱研究》,二是汇编了《宋人年谱集目》,三是根据《集目》,复制了一套完整的宋人年谱。复制宋人年谱的目的,意在编辑《宋人年谱丛刊》。但因出版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丛刊》一时难以出版,只好先出《宋人年谱选刊》。于是便有了这本合《集目》和《选刊》为一册的书籍面世。《宋人年谱集目》著录以宋人为谱主(含由宋人元者)的年谱五百六十余种,涉及谱主一百七十余人,附录宋人编撰的前朝人年谱56种,并附录有关宋人年谱、生卒方面的考证文章。《集目》的编纂,主要依据历代藏书目录、各大图书馆目录、报刊论著索引,并参考洪焕椿《浙江历代名贤年谱综录》、杭州大学图书馆编《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等年谱目录书籍,对宋代至今所编宋人年谱基本上囊括无遗。现存宋人编撰的宋人年谱共计三十余种,《选刊》收录其中的24种,谱主依次为:知礼、梅询、范仲淹、李觏、周敦颐、陈襄、文同、王安石、程颐、杨时、宗泽、吕颐浩、尹焞、李纲、郑刚中、宗杲、陈与义、郑兴裔、周必大、吕祖谦、陆九渊、黄榦、阳枋、文天祥。其中既有一代名臣如范仲淹、王安石、李纲,著名理学家如程颐、吕祖谦、陆九渊,还有著名诗人陈与义、著名画家文同、名僧知礼等人。这本书的出版,为宋代文学研究者查阅宋人年谱、研究宋代文人生平事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前有曾枣庄所撰《序》一篇,对此书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集目》前除《编例》之外,又有编者所撰《前言》一篇,对年谱之体、宋编年谱、后人编宋人年谱、宋人年谱的价值、《宋人年谱集目》的纂辑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论述和说明,堪称是一篇研究宋代年谱颇有心会的学术文章。《集目》下附《宋人编前朝人年谱目录》、《珍本年谱藏书单位简称》、《谱主姓名笔画索引》。
上一篇:清代文学·清代词曲文献·清词总集与选集
下一篇:宋代文学·宋代词·第一、第二代词人群的开创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