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屈原《离骚》[1]
离骚(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2],朕皇考曰伯庸[3]。摄提贞于孟陬兮[4],唯庚寅吾以降[5]。皇览揆余于初度兮[6],肇锡余以嘉名[7]。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8]。纷吾既有此内美兮[9],又重之以修能[10]。扈江离与辟芷兮[11],纫秋兰以为佩[12]。汩余若将不及兮[13],恐年岁之不吾与[14]。朝搴阰之木兰兮[15],夕揽洲之宿莽[16]。日月忽其不淹兮[17],春与秋其代序[18]。唯草木之零落兮[19],恐美人之迟暮[20]。不抚壮而弃秽兮[21],何不改乎此度[22]? 乘骐骥以驰骋兮[23],来吾道夫先路[24]。
[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曾任楚怀王左徒,因谗被疏,后被放逐,曾流浪沅湘流域,秦兵破郢后自沉汨罗江而死。其作品保存在刘向辑集的《楚辞》中。离骚:遭遇忧患。离,同“罹”。骚,忧。一说为离别之忧愁。[2]高阳:颛顼的别号,楚的祖先。苗裔:子孙后代。[3]朕:我。按,先秦之人不论上下皆可称朕。皇考:对亡父的尊称。[4]摄提:摄提格的简称,寅年的别名。贞:正,当。孟陬(zou):正月。孟,始。按,夏历的正月是寅月,屈原生于寅年寅月。[5]庚寅:谓庚寅日。降:降生。[6]皇:指皇考。览:观察。揆:测度。初度:初生之时。[7]肇:始。锡:同“赐”。嘉名:美好的名字。[8]正则:有“平”的意思。灵均:有“原”的意思。按,屈原名平,字原。[9]纷:盛貌。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质。[10]重:加上。修能:长才,指办事的能力。[11]扈:披。楚地方言。江离、辟芷:皆芳草名。[12]纫:结,指把香草续结起来。佩:佩饰。[13]汩(yu):水流迅疾貌。[14]不吾与:不等待我。与,待。[15]搴(qian):拔取。阰(pi):大土坡。木兰:香木名。[16]揽:采。宿莽:经冬不死的草。[17]忽:迅速貌。淹:久留。[18]代序:代谢。[19]唯:念。零落:凋谢。[20]美人:作者自喻。亦有以为喻楚怀王者。
迟暮:年老。[21]抚壮:凭借壮盛之年。弃秽:弃去秽恶之行。[22]度:态度。[23]骐骥:良马。[24]道:导。先路:前驱。
昔三后之纯粹兮[1],固众芳之所在[2]。杂申椒与菌桂兮[3],岂维纫夫蕙茝[4]。彼尧舜之耿介兮[5],既遵道而得路[6]。何桀纣之猖披兮[7],夫唯捷径以窘步[8]。唯夫党人之偷乐兮[9],路幽昧以险隘[10]。岂余身之惮殃兮[11],恐皇舆之败绩[12]。忽奔走以先后兮[13],及前王之踵武[14]。荃不察余之中情兮[15],反信谗而齌怒[16]。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17],忍而不能舍也[18]。指九天以为正兮[19],夫唯灵修之故也[20]。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21]。初既与余成言兮[22],后悔遁而有他[23]。余既不难夫离别兮[24],伤灵修之数化[25]。余既滋兰之九畹兮[26],又树蕙之百亩[27]。畦留夷与揭车兮[28],杂杜衡与芳芷[29]。冀枝叶之峻茂兮[30],愿俟时乎吾将刈[31]。虽萎绝其亦何伤兮[32],哀众芳之芜秽[33]。
[1]三后:指禹、汤、文王。一说指楚国先君熊绎、若敖、蚡冒。纯粹:谓德行精纯完美。[2]众芳:喻众多有才能的人。在:聚集。[3]申椒:申地所产之椒。椒,即花椒。菌桂:香木名,桂的一种。即今肉桂。[4]岂维:同岂唯。难道只是,何止。蕙茝(zhi):两种香草。茝,通“芷”。[5]尧舜:唐尧和虞舜,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耿:光明。介:正直。[6]遵:循。道:正途。路:大道。按,此谓遵循着治国的正途行事,自然会走上平坦的康庄大路。[7]桀纣:夏桀和商纣,相传都是暴君。猖披:衣不系带,散乱不整貌,谓狂妄偏邪。[8]捷径:斜出的小路。窘步:谓困窘难行。按,此喻治国不按正途行事,遂至寸步难行。[9]党人:此谓结党营私的小人。偷乐:苟安享乐。偷,苟且。[10]幽昧:昏暗不明。险隘:危险狭隘。[11]惮殃:畏惧灾祸。[12]皇舆:君王的车,喻国家。败绩:指事业的败坏、失利。[13]忽:快速的样子。奔走以先后:谓在君王身边效力。[14]及:赶上。前王:指三后。踵武:足迹。[15]荃(quan):香草,喻楚怀王。不察:不明察。中情:内情,本心。[16]信谗:听信谗言。 齌(ji)怒:疾怒,暴怒。齌,炊火猛烈。 [17]謇謇(jian jian):忠贞貌,直言貌。[18]忍:谓忍受这种祸患。舍:中止。[19]九天:谓天之中央与八方。正:同“证”,指天誓日之意。[20]灵修:指楚怀王。[21]羌:楚辞所特有的语气词。中道:中途。按,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这两句是衍文应删去。[22]成言:定约,成议。[23]悔遁:谓翻悔而改变主意。有他:有了另外的打算。[24]不难:不怕。离别:谓被楚王疏远而离去。[25]数(shuo)化:谓屡次改变主意。化,变化。[26]滋兰:栽种兰花。畹(wan):十二亩为一畹。[27]树蕙:种植蕙草。[28]畦:分畦种植。留夷:香草名,或谓即芍药。揭车:香草名,一名乞舆。[29]杜衡:香草名,似葵而香,俗云马蹄香。芳芷:香草名。[30]冀:希望。峻茂:高大茂盛。[31]俟时:谓待其长成之时。刈:收割。[32]萎绝:枯萎凋落。[33]芜秽:荒芜。谓田地不整治而杂草丛生。
长太息以掩涕兮[1],哀民民生之多艰[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3],謇朝谇而夕替[4]。既替余以蕙纕兮[5],又申之以揽茝[6]。亦余心之所善兮[7],虽九死其犹未悔[8]! 怨灵修之浩荡兮[9],终不察夫民心[10]。众女嫉余之蛾眉兮[11],谣诼谓余以善淫[12]。固时俗之工巧兮[13],偭规矩而改错[14]。背绳墨以追曲兮[15],竞周容以为度[16]。忳郁邑余侘傺兮[17],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8]。宁溘死以流亡兮[19],余不忍为此态也[20]。
[1]太息:叹气。 掩涕:谓拭泪。 [2]民生:人生。 民,人。 [3]修姱(kua)美好。 (ji)羁:马缰绳和马络头。比喻束缚。[4]謇:句首语气词。朝谇(sui):早晨进谏。谇,谏。夕替:晚上就被废弃。替,废。[5]蕙纕(xiang):以蕙草做佩带。纕,佩用的丝带。[6]申之:加上。揽茝:采摘香草。[7]善:爱好。[8]九死:死多次。[9]浩荡:放荡自恣,不深思熟虑的样子。[10]民心:人心。指屈原自己的用心。[11]众女:喻群小。蛾眉:细长弯曲如蚕蛾之须的眉毛。形容貌美。[12]谣诼(zhuo):造谣诬蔑。诼,中伤的话。[13]固:本来。时俗:世俗,流俗。工巧:善于取巧。[14]偭(mian)规矩:背弃法度。偭,违背。规矩,此指法度。改错:改变安排。错,同“措”,措施。[15]背:违反。绳墨:木匠取直的工具。此喻正道。追曲:追求邪曲。[16]竞:争。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则。[17]忳(tun):忧貌。郁邑:忧貌。按,“忳”与“郁邑”是偏正的关系。侘傺(cha chi):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样子。[18]穷困:犹言走投无路。穷,阻塞不通。[19]宁:宁愿。溘(ke)死:忽然而死。溘,忽然。流亡:谓被放逐而出亡。[20]此态:指群小谗佞之态。
悔相道之不察兮[1],延伫乎吾将返[2]。回朕车以复路兮[3],及行迷之未远[4]。步余马于兰皋兮[5],驰椒丘且焉止息[6]。进不入以离尤兮[7],退将复修吾初服[8]。制芰荷以为衣兮[9],集芙蓉以为裳[10]。不吾知其亦已兮[11],苟余情其信芳[12]。高余冠之岌岌兮[13],长余佩之陆离[14]。芳与泽其杂糅兮[15],唯昭质其犹未亏[16]。忽反顾以游目兮[17],将往观乎四荒[18]。佩缤纷其繁饰兮[19],芳菲菲其弥章[20]。民生各有所乐兮[21],余独好修以为常[2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23],岂余心之可惩[24]。
[1]相道:探视道路。不察:没有察看清楚。[2]延伫:久立。反:同“返”。[3]回:转过来。复路:回到旧路上去。[4]及:趁着。行迷:迷路。[5]步:徐行。兰皋
(gao):生有兰草的水旁陆地。[6]椒丘:有椒树的山丘。且:暂且。焉:在那里。止息:休息。[7]进不入:进身于君前而不被接纳。进,指进仕。离尤:获罪。离,同“罹”。[8]退:指退隐。初服: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9]芰(ji)荷:指菱叶与荷叶。
衣:古时上曰衣,下曰裳。[10]芙蓉:荷花。[11]不吾知:不了解我。亦已:也就算了。[12]苟:只要。信芳:确实芳洁。[13]岌岌(ji ji):高貌。[14]陆离:长貌。[15]芳与泽:芳香与腐臭。杂糅:混杂。[16]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未亏:没有亏损。[17]反顾:回顾。游目:放眼观看。[18]四荒:四方荒远之地。[19]缤纷:盛多。繁饰:众多的饰物。[20]菲菲:香气很盛。弥章:更加显著。[21]民生:人生。乐:喜好。[22]好修:喜好修洁。[23]体解:肢解,古代一种酷刑。[24]惩:谓受创而知戒。
跪敷衽以陈辞兮[1],耿吾既得此中正[2]。驷玉虬以乘鹥兮[3],溘埃风余上征[4]。朝发轫于苍梧兮[5],夕余至乎县圃[6]。欲少留此灵琐兮[7],日忽忽其将暮[8]。吾令羲和弭节兮[9],望崦嵫而勿迫[10]。路曼曼其修远兮[11],吾将上下而求索[12]。饮余马于咸池兮[13],总余佩乎扶桑[14]。折若木以拂日兮[15],聊逍遥以相羊[16]。前望舒使先驱兮[17],后飞廉使奔属[18]。鸾皇为余先戒兮[19],雷师告余以未具[20]。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21],帅云霓而来御[22]。纷总总其离合兮[23],斑陆离其上下[24]。吾令帝阍开关兮[25],倚阊阖而望余[26]。时暧暧其将罢兮[27],结幽兰而延伫[28]。世溷浊而不分兮[29],好蔽美而嫉妒[30]。
[1]敷衽:铺开衣服的前襟。陈辞:发表言论,诉说。[2]耿:光明地。中正:指正道。[3]驷:指驾驭四龙。玉虬:传说中的虬龙。鹥(yi):传说中的鸟名,凤凰之属。[4]溘(ke):忽然。埃风:有尘埃的大风。上征:上升。[5]发轫:动身启程。轫,刹住车轮的横木,车将行时必须撤轫。苍梧:舜所葬之地,即九疑山。[6]县(xuan)圃: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7]灵琐:神人所居的宫门。琐,门窗上所刻的连环形花纹,此处指代门。[8]忽忽:倏忽,急速貌。[9]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神。弭(mi)节:停车。弭,止息。节,车行的节度。[10]崦嵫(yan zi):神话中太阳落山的地方。迫:近。[11]曼曼:同“漫漫”,长貌。修远:长远,辽远,多指道路。[12]求索:寻找,搜寻。[13]咸池:神话中水名,相传是太阳洗浴的地方。[14]总:系,结。余辔:我的马缰绳。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15]若木:神话中树名。一说,即扶桑。[16]聊:姑且,暂且。逍遥:徜徉。相羊:徘徊,盘桓。[17]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先驱:前行开路。[18]飞廉:风神。奔属(zhu):追随,跟随。[19]鸾皇:亦作“鸾凰”,鸾与凤,皆瑞鸟名。先戒:开路警戒。[20]雷师:雷神。名丰隆。未具:谓行装尚未具备停当。[21]飘风:方向无定的风,即旋风。屯:结聚。相离(li):相附着。离,通“丽”,附着,依附。[22]帅:率领。御(ya):迎接。[23]纷:盛多貌。总总:聚集貌。离合:忽离忽合。[24]斑:乱貌。陆离:分散貌。上下:忽高忽低。[25]帝阍:替天帝守门者。关:门闩。[26]阊阖(chang he):传说中的天门。[27]时暧暧(ai ai):谓天色已晚。暧暧,昏昧不明貌。罢(pi):疲乏。[28]结幽兰:即“纫秋兰以为佩”意。延伫:久立,久留。[29]溷(hun)浊:混乱污浊。不分:谓不分美恶。[30]蔽美:掩盖他人的美德、长处。蔽,覆盖,遮挡。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1],登阆风而緤马[2]。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3]。溘吾游此春宫兮[4],折琼枝以继佩[5]。及荣华之未落兮[6],相下女之可诒[7]。吾令丰隆乘云兮[8],求宓妃之所在[9]。解佩纕以结言兮[10],吾令蹇修以为理[11]。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其难迁[12]。夕归次于穷石兮[13],朝濯发乎洧盘[14]。保厥美以骄傲兮[15],日康娱以淫游[16]。虽信美而无礼兮[17],来违弃而改求[18]。览相观于四极兮[19],周流乎天余乃下[20]。望瑶台之偃蹇兮[21],见有娀之佚女[22]。吾令鸩为媒兮[23],鸠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24],余犹恶其佻巧[25]。心犹豫而狐疑兮[26],欲自适而不可[27]。凤皇既受诒兮[28],恐高辛之先我[29]。欲远集而无所止兮[30],聊浮游以逍遥[31]。及少康之未家兮[32],留有虞之二姚[33]。理弱而媒拙兮[34],恐导言之不固[35]。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36],哲王又不寤[37]。怀朕情而不发兮[38],余焉能忍与此终古[39]。
[1]济:渡河。白水:神话传说中源出昆仑山的一条河名。[2]阆(lang)风:神话传说
中的山名,在昆仑山上。緤(xie):拴系。[3]高丘:山名。女:谓神女。[4]溘:忽然。春宫:传说东方青帝所居的宫殿。[5]琼枝:玉树的枝。继佩:加添在自己的佩饰上。[6]荣华:本指草木繁盛开花,此喻美好的容颜或年华。[7]相:看,谓物色。下女:谓人间女子。诒(yi):赠送。[8]丰隆:雷神。[9]宓(fu)妃:相传为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遂为洛水之神。所在:所在之处。[10]佩纕:指佩带的饰物。纕,佩用的丝带。结言:谓订下盟约。[11]蹇(jian)修:传说中伏羲氏之臣,古贤者。一说引《释乐》“徒鼓钟谓之修,徒鼓磬谓之蹇”。 故“令蹇修以为理”谓以钟磬声乐为媒使。 为理:做媒人。 [12]纬(hua):乖戾,固执。难迁:谓其意难迁。[13]次:止宿。穷石:山名,《淮南子·地形》:“弱水出自穷石。”注:“穷石,山名也,在张掖北塞水也。”一说,古地名,为后羿所居。[14]濯发:洗头发。洧(wei)盘:神话中水名,发源于崦嵫山。[15]保厥美:谓自恃她的美貌。骄傲:谓自负而轻视他人。[16]康娱:逸乐,安乐。淫游:荒淫游乐。[17]信美:确实美貌。无礼:不循礼法,没有礼貌。[18]违弃:离弃,丢弃。改求:另寻他人。[19]览相观:三字皆为看义,同义而叠用,有再三寻求、审视之意。四极:四方极远之处。[20]周流:遍行。[21]瑶台:美玉所造之台。偃蹇:高貌。[22]有娀(song):古国名,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佚女:美女。按,有娀氏之女简狄嫁给帝喾,吞玄鸟卵而生商代祖先契。[23]鸩(zhen):传说中的毒鸟,以羽浸酒,饮之立死。[24]雄鸠:一种善鸣的鸟。鸣逝:谓载飞载鸣以往。[25]佻(tiao)巧:轻薄巧诈,谓其多嘴不可信任。[26]犹豫:迟疑不决。狐疑:猜疑。[27]自适:亲自前往。不可:谓于礼不可。[28]凤皇:此指玄鸟。受诒:谓玄鸟已受帝喾之赠礼以致之简狄。[29]高辛:即帝喾。先我:谓先于我而得之。[30]远集:犹远去。无所止:谓无栖止之地。[31]聊:姑且。浮游:漫游。逍遥:彷徨,徘徊不进。[32]少康:夏后相之子。未家:未娶家室。[33]有虞:国名,舜之后裔,姚姓。二姚:有虞国君之二女。按,相传寒浞使浇杀夏后相,其子少康逃至有虞国,有虞国君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少康灭浇,中兴夏朝。[34]理弱媒拙:谓媒人无能,口才笨拙。理,媒人。[35]导言:指媒人传达双方意见之言。不固:不牢靠。[36]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又,宫中。邃远:深远。[37]哲王:指楚怀王。不寤:不觉醒。[38]朕情:指自己内心的忠贞之情。发:抒发表达。[39]与此终古:谓与此溷浊之世长久相处下去。
[解读鉴赏]
《离骚》在我国诗史上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它的作者屈原名平,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曾做过楚怀王的左徒,但楚怀王后来听信上官大夫等小人的谗言,疏远了他。司马迁《史记》认为,屈原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所以才作了《离骚》以抒发心中的怨愤。然而屈原的志趣是高洁的,行为是不肯苟且的,所以他的怨愤也是光明正大的。《离骚》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和小雅“怨悱而不乱”的优点,因此太史公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作为我国诗史上第一部杰出的抒情长诗,《离骚》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所谓“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确实是“衣被词人,非一世也”(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语)。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本章仅就《离骚》在内容上对后世诗歌的几点影响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在中国的诗人之中,有些人是十分旷达的,像苏东坡就属于这一类。当他遭受打击和贬谪的时候他说什么?他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他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一类诗人,他们看任何问题都保持着一种历史的眼光和通达的态度,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总是能够自己从精神上解脱出来。可是还有一类诗人与此相反,他们宁可忍受痛苦也不肯放弃,明知无济于事也要坚持。他们说,“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他们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他们说,“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蝶恋花》);他们说,“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他们在用情的态度上固执到极点,那种执著使人感动,使人无可奈何,同时也使人肃然起敬。如果对这两类诗人追根寻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前一类诗人用情的态度可以说是出于《庄子》,而后一类诗人用情的态度则可以说是出于《离骚》。
屈原在《离骚》这首2400多字的鸿篇巨制之中反反复复地陈述他希望楚国美好强盛的愿望,在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之中,他曾设想过退而自保,独善其身;也有人劝他去国远游,另寻出路。但经过一番上天入地的追寻之后他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愿望,最后终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彭咸,相传是殷时贤大夫,谏其君不听,投水而死。屈原说,在楚国既然已经实现不了美好的政治,那么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宁可从古人于地下,也不能与那些龌龊的小人同存于混浊的世间! 在这首长诗里,诗人用情的态度之中包含着一种殉身无悔的执著感情,即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后世诗人继承了《离骚》的这种精神,他们在诗歌中不但以这种顽强执著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理想的社会,也以这种顽强执著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理想的爱情,从而在世上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对这类诗篇,我们将在后面各章节中做更详细的介绍。
与“殉身无悔”的态度相联系的,就是“上下求索”的精神。屈原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思是:让太阳走得慢一点吧,不要这么快就消失;因为道路是如此遥远,我将上天入地去寻求。屈原要寻求的是什么?是能使楚国繁荣强盛的贤君贤臣、开明的政治和美好的品德。然而他所得到的却是失望的悲哀——“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阆风”是昆仑山的最高峰,而昆仑山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在的地方;“白水”,则是去昆仑山途中所要经过的一条河流。屈原说:清晨我就渡过白水继续前进,当我登上昆仑山的山顶系好我的马时,我猛然回头一看不觉流下泪来,因为在经历了这么艰难久远的攀登之后我才发现,这里并没有我所追寻的那个对象! 屈原所追求的理想是最高远、最完美的,因此也是最难以达到的,但正是因为人类有这样的追求,所以人类才有希望。最可悲哀的事无过于所有的人都放弃了追求,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结尾所说的“后遂无问津者”。对整个社会来说,那才是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在中国诗歌里,追求的精神也被诗人们从《离骚》那里继承下来了。陶渊明说,“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饮酒》)——他所追求的乃是人格的操守;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所追求的乃是天下百姓的温饱;李商隐说,“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燕台》)——他所追求的,乃是在春风中苏醒的一份活跃的春心。其实,诗歌本是一种感发的生命,像曹操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像李白的“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像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像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等,又何尝不给人一种追求的感发与联想! 诗人,与一般人是有一点点不同的。一般人比较偏重于现实,而诗人往往更偏重于理想。尤其是中国的旧诗,它们所经常表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对象、美好的理想的追求与怀思。这个传统,应该说是从屈原《离骚》那里继承下来的。
在中国的诗歌中,还有一种“比兴寄托”的传统。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比兴”,与前面讲《诗经》时所说的“诗六义”中的“比”和“兴”,虽然都属触物起兴,借物抒情言志的间接表达技法,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诗六义”的“比”和“兴”,包括朱熹所说的“比而兴”或“兴而比”,乃是就诗歌开端感发作用的由来和性质而言。从篇章结构看:《诗经》中的比兴,一般用于篇首与章端,作为发言启口的引子;而《离骚》中的“比兴寄托”则居无定所,随处可用。若再就“比兴”的喻体与所“比”与“兴”的本体之间的意义联系上而言:《诗经》中“比兴”的本体、喻体两者意义关联比较松散,呈游离状态。它只是触物起兴,临时作比起兴,其意义只存在于此一句或此一首诗中,不泛出;而《离骚》比兴寄托中的“香草”、“美人”(喻体)与它所喻示“贤才美德”、“明君贤臣”(本体)之间的寓意关系已逐渐沉淀、凝固为一体,成为具有特定文化涵意的符号了。而且“比兴寄托”所强调的则是诗歌中有“意在言外”的寄托。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这首诗里,作者是在写一个女子吗?不是的,作者真正所要写的乃是一个男子,这个男子虽然有美好的才能和品德,却找不到一个能够赏识他任用他的对象。诗中“长眉已能画”是从《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中的“蛾眉”引申而来;而“芙蓉作裙衩”则直接脱胎于《离骚》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比兴方法,它的源头来自《离骚》。
在屈原笔下,美人与香草的形象比比皆是:“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用香草比喻人才;“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美女自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美好的花草比喻高洁的品质;“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其有女”——以美女比喻贤君。后世诗人继承和发展了《离骚》这种独特的比兴方法,有的以香草为喻:“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陈子昂《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有的以美人为喻:“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秦韬玉《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杜荀鹤《春宫怨》)……。尽管由于时代的不同,诗人们在感情与志意上和屈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诗中对美好芬芳事物的那种爱惜和向往之情与《离骚》是一脉相承的。在《离骚》中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以服饰容颜之美来象征品德之美。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还有“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等,这种表现方法,在以后的《古诗十九首》和曹植《杂诗》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离骚》在我国诗史上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从《离骚》开始,诗歌中形成了“悲秋”的主题。杜甫有一首《咏怀古迹》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摇落”,指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说:我深深理解宋玉看到草木摇落时所感到的那种悲哀,尽管我和他之间相隔千年,但他的感动通过他的诗传给了我。宋玉是为草木的摇落而悲哀吗?不是的,他是由草木的摇落想到生命的短暂,想到自己的才华志意不能够有所完成才悲哀的。杜甫也是一个有才有志的读书人,也像宋玉一样的“坎廪失职”,所以他在千载之后读了宋玉的《九辩》才会引起共鸣,为之落泪。而宋玉这种悲秋的感情来自哪里?它来自屈原《离骚》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如果你生来就不是美丽的,如果上天并没有赋予你美好的才智,那么你在生命的秋天虽然悲哀,却不痛苦。最悲哀、最痛苦的无过于一个才智之士生命的落空。所谓“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刘琨《重赠卢谌》)。逝者如斯,来日无多,你在你的一生中完成了什么?你能给人世间留下什么?你对得起你自己天生美好的禀赋吗?初唐诗人陈子昂说,“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北宋词人柳永说,“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少年游》),他们所表现的,也都是这样一份志意无成、生命落空的感情。
人的生命当然是短暂的,但诗歌的生命却生生不已。上下求索的精神、殉身无悔的态度、美人香草的寓托、悲秋伤逝的传统,这是《离骚》留给后代诗歌的几个“母题”。屈原的政治理想虽然落空了,但他的生命并没有落空,他心灵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通过《离骚》留给了后代,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不断地拨动人们的心灵,点燃人们的热情,使中国诗歌的主流从不走向消极和颓废,使中国诗人永远保持着那种热烈执著的感情。我以为,这乃是《离骚》在中国诗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传统。
屈原的作品除了《离骚》之外,还有《九章》、《九歌》、《天问》、《招魂》等,这些作品都属于楚辞。楚辞除在内容上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外,在形式的发展上也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诗经》基本上是四言体,由于它的音节顿挫是简单的、整齐的,所以它的风格也表现为朴实的、典雅的。楚辞的句法则以三言为基础,加上“兮”、“些”等语气助词,并与二言、四言配合运用。由于句法的扩展和语气词的作用,就形成了一种飞扬飘逸之美。再加上南方民族那种神话的气氛、丰富的想像,所以在战国之世被视为“风雅寝声”之后“奇文郁起”的一种新诗体。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节选了《离骚》的一部分章节,就不能对楚辞做更多的介绍了。
[阅读思考]
1. 阅读屈原《离骚》节选,谈谈《离骚》在诗歌内容和艺术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这些影响的具体表现。
2.结合《诗经》与《离骚》的阅读,谈谈“赋、比、兴”与“比兴寄托”这两种表达手法的异同。
上一篇:南宋词人辛弃疾
下一篇:南宋词人王沂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