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外部关系论·唐诗与艺术文化·民族与国际交往中的唐诗
海东国日本为大,服圣人之训,有君子之风。正朔本乎夏时,衣裳同乎汉制,历岁方达,继旧好于行人,滔天无涯,贡方物于天子,同仪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观,不居蛮夷之邸。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彼以好来,废关弥禁,上敷文教,虚至实归,故人民杂居,往来如市。晁司马结发游圣,负笈辞亲,问礼于老聃,学诗于子夏。鲁借车马,孔丘遂适于宗周; 郑献缟衣,季札始通于上国。名成太学,官至客卿。必齐之姜,不归娶于高国; 在楚犹晋,亦何独于由余? 游宦三年,愿以君羹遗母; 不居一国,欲其昼锦还乡。庄舃既显而思归,关羽报恩而终去。(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序》)
(岑参诗) 每一篇绝笔,则人工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杜确 《岑嘉州集序》)
(白居易诗) 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有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
集有王本……其日本、暹罗诸国及两京人家传写者,不在此记。(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后序》)
(元稹诗) 自六宫两都八方至南蛮东夷,皆写传之,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白居易 《河南元公墓志铭》)
(日本国) 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仕历左补阙、仪王友。衡留京师五十年,好书籍,放归乡,逗留不去。……上元中,擢衡为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 《旧唐书·日本列传》)
大中四年,进士冯涓登第,榜中文誉最高。是岁新罗国起楼,厚赍金帛,奏请撰记,时人荣之。(孙光宪 《北梦琐言》 卷三)
唐南蛮侵轶西川。…… (僖宗) 乃许降公主。蛮王以连姻大国,喜幸逾常,因命宰相赵隆眉、杨奇鲲、殷义宗来朝行在,且迎公主。高太尉自淮海飞章云:“南蛮心膂,唯此数人,请止而鸩之。”迄僖宗还京,南方无虞,用高公之策也。杨奇鲲辈皆有词藻,途中诗云:“风里浪花吹又白; 雨中岚色洗还青。江鸥聚处窗前见,林狖啼时枕上听。此际自然无限趣,王程不敢暂留停。”词甚清美也。(同上书卷一一)
倭国遣使入朝,自陈国人愿得萧夫子为师者,中书舍人张渐等谏不可而止。(新唐书·萧颖士传》)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帝曰:“大明御寓临万方。”皇后曰:“愿惭内政翊陶唐。”长宁公主曰:“鸾鸣凤舞向平阳。”安乐公主曰:“秦楼鲁馆沐恩光。”太平公主曰:“无心为子辄求郎。”温王重茂曰:“雄才七岁谢陈王。”上官昭容曰:“当熊让辇愧前芳。”吏部侍郎崔湜曰:“再司铨管恩可忘?”著作郎郑愔曰:“文江学海思济航。”考功员外郎武平一曰:“万邦考绩臣所详。”著作郎阎朝隐曰:“著作不休出中肠。”时上疑御史大夫窦从一、将作大匠宗晋卿素不属文,未即令续。二人固请,许之。从一曰:“权豪屏迹肃严霜。”晋卿曰:“铸鼎开岳造明堂。”此外遗忘。时吐蕃舍人明悉猎请,令授笔与之,曰:“玉醴由来献寿觞。”上大悦,赐与衣服。(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一)
金地藏,新罗国王子也,至德初,落发航海,隐于池之九华山。《送童子下山》 诗云:“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同上书卷七三)
太宗立新罗主善德妹真德为王。永徽元年,真德大破百济之众,遣其弟法敏以闻。真德乃织绵作五言《太平颂》 以献之。其词曰:“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日月,抚运送陶唐。幡旗何赫赫,钲鼓有锽锽。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天殃。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四时和玉烛,七耀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昭我皇家唐。”帝嘉之。(同上书卷八○)
雄州安抚都监称宣事云:“虏中好乐天诗”。闻虏有诗云:“乐天诗集是吾师。” (李颀 《古今诗话》)
高丽使过海,有诗云:“水鸟浮还没,山云断复连。”贾岛诈为梢人,联下句云:“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丽使嘉叹久之,自此不复言诗。(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五引 《今是堂手录》)
布燮,长和国使人。南诏郑氏篡蒙氏,改国号曰大长和,布燮官名其宰相也。诗二首。《思乡作》: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 《全唐诗》卷七三二)
长屋,日本相国也,诗一首。《绣袈裟衣缘》 (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同上)
王巨仁,新罗国隐士,诗一首。《愤怒诗》:“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悲五月霜。今我幽愁还似古,皇天无语但苍苍。”(同上)
李赞华,辽太祖长子,名倍,小字突欲。聪敏好学,尝市书万卷,藏医巫闾绝顶之望海堂。能诗画,精技术。奔唐,明宗赐姓名,后为废帝所害。诗一首《立木海上》:“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同上)
崔致远,高丽人,宾贡及第,高骈淮南从事。《艺文志》有崔致远四六一卷,《桂林笔耕》二十卷。(《全唐诗逸》卷中)
呜呼! 菅右相者,国朝(按指日本) 诗文之冠冕也。渤海客睹其诗,谓似乐天,自书为荣。岂复右相之独然而已矣哉?昔者国纲之盛也,故世不乏人,学非不粹,大凡秉笔之士,皆以此 (按指《白氏文集》) 为口实。至若倭歌、俗谣、小史、杂记,暨妇人小子之书,无往而不沾溉斯集中之残膏剩馥,专其美于国朝,何其盛哉! (日本·那波道园《白氏文集后序》)
新罗真德女王太平诗,载于《唐诗类记》,其诗高古雄浑,比初唐诸作,可相上下。是时东方文风未尽,乙支文德外无闻焉,而女王乃尔,亦奇矣。(朝鲜·李奎报《白云小说》)
三韩自夏时,始通中国,而文献蔑蔑无闻。隋唐以来,方有作者,如乙支之贻隋将,新罗王之献颂唐帝,虽在简册,未免寂寥。……至崔致远,入唐登第,以文章名动海内。(同上)
上一篇:唐诗·题材作法论·作法·比兴
下一篇:唐诗·作家论·汪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