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曲·明、清戏曲的繁盛与变革·洪昇·长生殿(节选)
洪昇
第二十八出 骂贼
(外扮雷海青抱琵琶上) 武将文官总旧僚,恨他反面事新朝。纲常留在梨园内,那惜伶工命一条。自家雷海青是也。蒙天宝皇帝隆恩,在梨园部内做一个供奉。不料禄山作乱,破了长安,皇帝驾幸西川去了。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封妻,享荣华,受富贵,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去投降不迭,只图安乐一时,那顾骂名千古! 唉,岂不可羞? 岂不可恨?我雷海青虽是一个乐工,那些没廉耻的勾当,委实做不出来。今日禄山与这一班逆党,大宴凝碧池头,传集梨园奏乐; 俺不免乘此到那厮跟前,痛骂一场,出了这口愤气。便粉骨碎身,也说不得了。且抱着琵琶,去走一遭也呵。
【仙吕村里迓鼓】 虽则俺乐工卑滥,硁硁愚暗。也不曾读书献策,登科及第,向鹓班高站。只这血性中,胸脯内,倒有些忠肝义胆。今日个睹了丧亡,遭了危难,值了变惨,不由人痛切齿,声吞恨衔。
【元和令】 恨子恨泼腥膻莽将龙座淹,癞虾蟆妄想天鹅啖,生克擦直逼的个官家下殿走天南。你道恁胡行堪不堪? 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谁想那一班儿没掂三! 歹心肠,贼狗男。
【上马娇】 平日价张着口将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早一齐儿摇尾受新衔,把一个君亲仇敌当作恩人感。咱,只问你蒙面可羞惭?
【胜葫芦】 眼见的去做忠臣没个敢。雷海青啊,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 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下) (净引二军士上)
【中吕引子】 【绕红楼】 抢占山河号大燕,袍染赭,冠戴冲天。凝碧清秋,梨园小部,歌舞列琼筵。
孤家安禄山,自从范阳起兵,所向无敌。长驱西入,直抵长安。唐家皇帝,逃入蜀中去了。锦绣江山,归吾掌握。(笑介) 好不快活,今日聚集百官,在凝碧池上做个太平筵宴,洒乐一回。内侍每!众官可曾齐到? (杂) 都在外殿伺候。(净) 宣过来。(军) 领旨。(宣介) 主上宣百官进见。(四伪官上) 今日新天子,当时旧宰臣。同为识时者,不是负恩人。(见介) 臣等朝见,愿主上万岁万万岁。(净) 众卿平身,孤家今日政务稍闲,特设宴在凝碧池上,与卿等共乐太平。(四伪官) 万岁。(军) 筵宴完备,请主上升宴。(内奏乐,四伪官跪送酒介) (净)
【中吕过曲】 【尾犯序】 龙戏碧池边,正五色云开,秋气澄鲜。紫殿逍遥,暂停吾玉鞭。开宴,走绯衣,鸾刀细割; 揎锦袖,犀盘满献。(四伪官献酒再拜介) 瑶池下,熊罴鹓鹭,拜送酒如泉。
(净) 内侍每,传旨唤梨园子弟奏乐。(军) 领旨。(向内介) 主上有旨,着梨园子弟奏乐。(内应奏乐介) (军送净酒介) (合)
【前腔】 【换头】 当筵,众乐奏钧天。旧日霓裳,重按歌遍,半入云中,半吹落风前。稀见,除却了清虚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今日个仙音法曲,不数大唐年。
(净) 奏得好。(四伪官) 臣想天宝皇帝,不知费了多少心力,教成此曲。今日却留与主上受用,真乃齐天之福也。(净笑介) 众卿言之有理,再上酒来。(军送酒介) (外在内泣唱介)
【前腔】 【换头】 幽州鼙鼓喧,万户蓬蒿,四野烽烟。叶堕空宫,忽惊闻歌弦。奇变! 真个是天翻地覆,真个是人愁鬼怨。(大哭介)我那天宝皇帝呵! 金銮上百官拜舞,何日再朝天。
(净) 呀! 什么人啼哭?好奇怪! (军) 是乐工雷海青。(净) 拿上来。(军拉外上见介) (净) 雷海青,孤家在此饮太平筵宴,你敢擅自啼哭,好生可恶! (外骂介) 唉,安禄山! 你本是失机边将,罪应斩首,幸蒙圣恩不杀,拜将封王。你不思报效朝廷,反敢称兵作乱,秽污神京,逼迁圣驾,这罪恶贯盈。指日天兵到来诛戮,还说什么太平筵宴! (净大怒介) 唉,有这等事! 孤家入登大位,臣下无不顺从,量你这一个乐工,怎敢如此无礼! 军士,看刀伺候! (二军作应拔刀介) (外一面指净骂介)
【扑灯蛾】 怪伊忒负恩,兽心假人面,怒发上冲冠。我虽是伶工微贱也,不似他朝臣腼腆。安禄山,你窃神器,上逆皇天,少不得顷刻间尸横血溅。(将琵琶掷净介) 我掷琵琶将贼臣碎首报开元。
(军夺琵琶介) (净) 快把这厮拿去砍了! (军应拿外砍下)(净) 好恼,好恼! (四伪官) 主上息怒,无知乐工,何足介意。(净) 孤家心上不快,众卿且退。(四伪官) 领旨。臣等恭送主上回宫。(跪送介) (净) 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怒下)(四伪官起介) 杀得好! 杀得好! 一个乐工,思量做起忠臣来。难道我每吃太平宴的倒差了不成!
【尾声】 大家都是花花面,一个忠臣值甚钱! (笑介) 雷海青,雷海青! 毕竟你未戴乌纱识见浅!
三秦流血已成川 (罗隐) 为虏为王事偶然 (李山甫)
世上何人怜苦节 (陆希声) 直须行乐不言旋 (薛稷)
在具体讲解作品之前,务先了解的几个问题——
《长生殿》创作时代及成书过程
一、《长》剧创作,正处于“康乾盛世”刚现之际
洪昇生活时代,是在清顺治二年(1645)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共历六十年。他的一生前十七年生活在顺治年间,主要活动是康熙一朝。这个时期既有“朝更世变”的剧烈的民族的阶级的动乱,也有反清势力由强而弱,清政权日益巩固的“太平盛世”。总而言之,当时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局势:汉族士大夫对于清廷由对抗转为合作;社会生活,人民由动乱不安,渐趋安居乐业;清朝专制政权,由动荡不定日益趋向巩固。这就是《长生殿》创作的时代环境。
二、《长》剧成书过程。
这个剧本怎样产生的?作者在自己的《长生殿例言》中,有较详的交代:十年三稿。头一稿,产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与友人于杭州皋园读及“天宝开元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
第二稿,在康熙十八年(1679)左右,洪昇客居京师时,亡友毛玉斯谓排场近熟(按指《沉香亭》)“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为《舞霓裳》。
以上二稿的内容,与《长》剧自序中所述主要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三稿,则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再次于《舞霓裳》基础上进行较大的修改。这是因为作者认为“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写‘钗盒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样,把剧情改为着重表述“李杨钗盒情缘”了。这个第三稿,就是行世的《长生殿》最后定稿。
这是说《长》剧之创作过程是漫长的,历经十多年三大易稿而最后定谳,真乃精益求精,呕心沥血之力作。
三、《长》剧之剧情概状。
作者洪昇在该剧的首出《传概》中,用了一阕《中吕漫词·沁园春》词,对《长》剧剧情作了简要的绍介——
天宝明皇,玉环妃子,宿缘正当。自华清赐浴,初承恩泽。长生七巧,永订盟香。妙舞新成,清歌未了,鼙鼓喧阗起范阳。马嵬驿、六军不发,断送红妆。西川巡幸堪伤,奈地下人间两渺茫。幸游魂悔罪,已登仙籍。回銮改葬,只剩香囊。证合天孙,情传羽客,钿盒、金钗重寄将。月宫会、霓裳遗事,流播词场。
《长》剧传统题材与剧旨的演化
一、《长生殿》的传统题材
在洪昇《长生殿》正式面世之前,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小说、戏剧中早已有了不少演绎。除了著名的白居易诗歌《长恨歌》和陈鸿小说《长恨歌传》之外,在若干唐人笔记文学《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开元天宝遗事》、《酉阳杂俎》和《国史补》等著作中,早已渲染了李、杨故事。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等正史,也采用了某些情节。
至于,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最早可以追溯到宋、金时代。宋南戏《马践杨妃》和金元之际诸宫调《天宝遗事》(残)等,都涉及了杨妃。及至元代剧场,则大量地以此故事为杂剧的题材。如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和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等等,可是,只有《梧桐雨》一种完整保留至今。
在明代,以此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也不少。著名的有吴世美的《惊鸿记》、屠隆的《彩毫记》等。
在清初杂剧作家中,也有比洪昇略前写了李杨故事的,如尤侗的《清平调》,还有孙郁的传奇《天宝曲史》二十八出。
由上可知,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题材,在《长》剧出世之前已有十多部先作问世。在这些作品中,可分成两大类:一是将李、杨历史人物,把帝王、后妃加以净化,并美化成锺情的传说人物,着力写他们的“坚贞爱情”,“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一是把皇明皇视为荒淫昏君,将杨贵妃看作“误国乱阶”的尤物,突出“史家秽语”,同时,又将他们作为“锺情人物”,让其月宫团圆,以示生死不渝。前者的代表作是《长恨歌》、《长恨歌传》和《梧桐雨》等作品属之;后者代表作是《天宝遗事诸宫调》、《惊鸿记》和《天宝曲史》等属之。
二、《长》剧发展了传统剧旨
洪昇《长生殿》传奇,在思想上对于传统题材及剧旨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它继承了白居易《长恨歌》和白朴《梧桐雨》的歌颂生死不渝爱情的主题,但也寄寓“垂戒来世”的意义。这就是说,洪昇将李杨爱情纠葛,作为贯串全剧的主要线索来反映整个时代,真实地写出天宝之乱的历史背景。一方面作者努力歌颂李杨的真正爱情,另一方面又着力写出由于他们的爱情带给社会的恶劣影响,暴露了统治者的荒淫与腐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剧作,两个主题,即爱情主题与政治主题。
这个剧本的剧旨问题,给后人带来了争论。一九五四年纪念洪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大会以来,学术界一直在争论着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统一。
在争论中,至少有以下三说:
一是“爱情基本主题说”。认为它着重表现爱情主题,而政治主题起配合、陪衬作用。国内若干文学史家和戏剧家都持此说,中国文研所的《中国文学史》也有类似看法。
二是“政治主题为主,爱情为辅说”,即“国家兴亡说”。认为《长》剧表现作者民族意识,激起人们兴亡和故国之思,是其中心主题,而爱情的歌颂,则是副主题。如一些研究者和评论家则持此说。
三是“主题混乱说”。认为“作者批判了他们爱情生活所带来的政治后果,即又歌颂他们的爱情,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这给作品的主题思想带来混乱。”(见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剧本既把唐明皇与杨贵妃写成美好爱情的体现者,同时,又被描写成祸国殃民的最高统治者。乍看两者确实显得不甚协调。那么,作者是如何去克服这个矛盾呢?剧本在以下几个方面力争统一:
首先,在认识上承认这个矛盾的统一体,在事实上也是真正存在的。他说:“……念情之所锺,在帝王家罕有。”在我国数千年历史,值得传颂的只有汉武帝与赵飞燕和唐玄宗与杨玉环二家。既是封建宝塔尖端的帝王同倾国倾城的美女结合成姻眷,当然是一桩美事,写一曲爱情的颂歌,是值得的,应当热烈赞美。
同时,洪昇又说,“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竟即寓焉”。这种“乐极哀来”的事,在历史上倒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借李、杨故事,总结历史教训,以戒后人,也是很必要的。作者对于“误国”,不仅十分痛惜,甚至有点愤恨。因此,应当在剧中加以揭露和讽刺。因为,在剧作家看来,由于男女爱情而失国,纵至最纯洁的爱情,也是不足取的。特别作为一国之君的唐玄宗,更应给予否定与批判(只限于“这一点”上)。
由此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内容纳入一个剧本中,加以描述,乍看,似乎对立,甚至不可调和,而其实质是统一的,是一个主题的两个侧面,是矛盾的统一体。
其次,在具体演绎这个故事时,力争统一这个矛盾。其统一的途径,主要有三:第一、在传统题材中加强政治社会生活的描写,比如宫廷的腐朽生活、奸相的专权误国和贵妃姐妹的奢侈淫荡、边将的骄横,投降官吏的无耻以及民生疾苦等,都有意识地加强,并进行深刻揭露。但是,始终不把李、杨塑成一个完全的反面人物,而是当成一个犯了严重错误的正面人物,同杨国忠、安禄山之流严格区别开来。第二、既批判他们种种恶劣行为,又给予深切同情,让他们在受到应有的惩罚之后表示悔改,最后,承认他们还是“好人”。第三、把传统的李、杨故事加以改造、重塑。即将有损于李杨纯洁爱情的一切“史家秽语,概削不书”,力求将历史人物变成传说人物。其实,这在《长恨歌》、《梧桐雨》等作品中早已这样做了。并极力让那种体现民主思想的追求真挚爱情的理想,具有一种“感金石,回天地”的伟大力量,突出其真挚爱情的主题。与此同时,作者又注意安排适当的关目,来强调政治主题。如剧中的“贿权”、“禊游”、“幸恩”、“疑谶”、“权哄”、“进果”和“骂贼”、“弹词”等出戏,就是为这个目的而设的。这样,就深刻地揭露了安史之乱的根源,批判了统治集团的罪恶,也显示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作品的现实意义。这样一来,《长生殿》就有别于一般的单纯爱情剧,而是一个具有强烈政治性、历史性的爱情悲剧。
通过上述种种途径,有效地克服了主题思想的矛盾问题,让人们看到它既是一个爱情悲剧,又是一个政治悲剧和历史悲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长生殿》的主题思想虽有矛盾,但它是对立的统一,是一个整体的几个方面,并不存在什么“双重并列主题”、什么“多种主题”或者“主题混乱”的问题,决不会是“显然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的。
具体解说选出作品
《骂贼》原属《长生殿》的第二十八出,而《进果》,则属第十五出。这两出戏,历来被认为是《长》剧传奇的“双璧”,都富有人民性和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进果》,是正面暴露统治者的穷奢极侈、戕害人民的杰出作品,十分激动心弦;而《骂贼》,则从侧面揭露统治集团中的降臣的无耻行径和对边将叛反不臣的安禄山的面对面斗争,全场以正压邪,浩气沛然。
《骂贼》这出戏大体情节是:
唐玄宗逃入蜀地之后,安禄山入据长安,自称“大燕”皇帝,并于东都洛阳凝碧池头举行太平宴大会文武百官,共庆太平。伪臣卖身求荣,多阿谀叛贼,连呼“万岁”,唯独艺人雷海青激于义愤,厉声痛斥,终为所害。
此出戏的主旨很明白:歌颂下层人民崇高气节;鞭挞降臣的变节行为,以“气节”与“变节”作鲜明对照,突出这出戏的思想性。它是在《惊变》、《埋玉》之后,又一个高峰场面,由老艺人挺身而出,与叛逆者作面对面的斗争。
下边,就是《骂贼》的具体内容——
首先,由“外”扮演的乐工雷海青抱着琵琶上场。他先念四句上场诗:
武将文官总旧僚,恨他反面(变节) 事新朝。纲常(此指忠心) 留在梨园内 (唐代培训宫庭歌舞艺人和乐工的地方),那惜伶工(乐工) 命一条。
接着,自报家门,即报上自己的姓名: 自家雷海青是也。蒙天宝皇帝隆恩,在梨园部内做一个供奉(在帝王身边供职的人员)。不料禄山作乱,破了长安,皇帝驾幸(逃难) 西川 (即四川) 去了。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封妻(子孙世袭官职,妻子得到封号)。享荣华,受富贵,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去投降不迭(不止),只图安乐一时,那顾骂名千古! 唉,岂不可羞?岂不可恨?我雷海青虽是一个乐工,那些没廉耻的勾当,委实做不出来。今日禄山与这一班逆党,大宴凝碧池头(在洛阳),传集梨园奏乐;俺不免(不如) 乘此到那厮(那家伙) 跟前,痛骂一场,出了这口愤气(愤怒之气)。便粉骨碎身,也说不得了 (也无怨言)。且抱着琵琶,去走一遭也呵。
雷海青说完了之后,即唱着本出戏的第一支曲——
【仙吕·村里迓鼓】 虽则俺乐工卑滥(地位低下),硁硁(硁硁kēng坑,言识浅固执之状。) 愚暗(愚昧)。也不曾读书献策,登科及第,向鹓班高站(鹓(yuān冤)是凤之一种,飞行时行列整齐。此喻官员上朝排列的行次),只这血性中,胸脯内(胸膛内),倒有些忠肝义胆。今日个睹了丧亡(今日里看到了国家破亡),遭了危难,值了变惨(遭遇变乱之悲惨),不由人痛切齿,声吞恨衔。
乐工雷海青心中有无比的义愤,唱了此曲还不解恨,随即又唱上一曲,即——
【元和令】 恨仔恨泼腥膻莽将龙座渰(恨只恨又腥又膻的臭气把龙座污染。泼腥膻,是骂胡人安禄山。莽,蛮横。渰(yān淹)淹没,此指弄脏了),癞虾蟆妄想天鹅啖(吞吃),生克擦(活生生) 直逼的个官家(皇帝) 下殿走天南(指四川,因它在京都长安之南)。你道恁胡行堪不堪(你说这样胡作非为忍受不能忍受)? 纵将他寝皮食肉也恨难劖(恨难销劖 (chǎn产),割断)。谁想那一班儿没掂三(没轻重,没头脑,引申为没好意),歹心肠,贼狗男。
雷海青在这支曲辞中,破口大骂了安禄山篡国是妄想吞吃天鹅肉,是胡作非为,此恨难销;同时又骂那班没头脑的降臣们是一群反心肠的“狗男子”,为虎作伥。对于这班家伙只骂这几句,还不解气。于是,又唱了第三支曲——
【上马娇】 平日家 (价) (平日里) 张着口将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早一齐儿摇尾受新衔,把一个君亲仇敌(君王的敌人) 当作恩人感。喒(同“咱”,助词),只问你蒙面可羞惭?
紧接着,雷海青认为在这种紧要关头,定把天下兴亡“一肩担”。在下边这支曲子中(即第四支曲),他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胜葫芦】 眼见的去做忠臣没个敢。雷海青啊,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头顶黑发,口含白牙) 人是俺! 但得纲常(三纲五常) 无缺,须眉无愧(不愧为堂堂男子汉。须眉,代指男子汉大丈夫),便九死也心甘。(下)
以上这些,都还只是背靠背的骂。后边还有面对面的斗。
(净引二军士上) 这时,由“净”扮演的安禄山带着二名军士上了场。他先唱了本出的第五支曲——
【中吕引子】 【绕红楼】 抢占山河号大燕(安禄山的国号),袍染赭,冠戴冲天(赭黄袍、冲天冠,都是皇帝所专用的服饰)。凝碧(指洛阳禁苑中的凝碧池,是安禄山设宴之所) 清秋,梨园小部(指唐玄宗时,黎园中共三十人的、年龄在十五岁以下的小乐队),歌舞列琼宴(指歌舞成行,娱乐君臣的大宴。琼宴,意指美好的宴席)。
这是安禄山坐上了龙廷,深感得意的表白。但是,他一开口,就露出“抢占”二字,终不脱蟊贼的语气。接着,第二句就大夸自己的衣饰冠戴,宛如,“沐猴而冠”,活现“小人做大”的神气。这种模写,既生动又深刻,大有司马迁笔法之妙。接着,安禄山说:
孤家安禄山,自从范阳起兵,所向无敌。长驱西入,直抵长安。唐家皇帝,逃入蜀中去了。锦绣江山,归吾掌握。(笑介) 他忍不住心中高兴,大笑着继续说:
好不快活,今日聚集百官,在凝碧池上做个太平筵宴(即宴会),洒乐一回(无拘束地欢乐一场)。内侍每(他喊太监们)! 众官可曾齐到?(杂) 由 “杂“扮演的内侍答道: 都在外殿伺候。(净) 安禄山命令:宣过来。(军) 军士答: 领旨。并立即向外宣旨传呼: 主上宣百官进见! (四伪官上) 几个唐朝降臣猥琐地上了场,先念了四句上场白(诗):
今日新天子,当时旧宰臣。同为识时者(识时务的人),不是负恩人。众官见了安禄山,立即跪拜,并口称: 臣等朝见,愿主上万岁万万岁。(净) 安禄山答礼: 众卿平身! 孤家今日政务稍闲,特设宴在凝碧池上,与卿等共乐太平。(四伪官) 赶紧喊: 万岁! (军) 军士向安禄山报告: 筵宴完备,请主上升宴。(内奏乐,四伪官跪送酒介) 于是鼓乐大作,四个伪官跪着送酒敬安禄山,表示忠顺。
安禄山接过敬的酒喝了。又唱了下边这支曲,即本出的第六支曲——
【中吕过曲】 【尾犯序】 龙戏碧池边,正五色云开(指祥瑞之云),秋气澄鲜(清澈明净)。紫殿逍遥,暂停吾玉鞭。开宴,走绯衣(此指穿红袍的臣子进入宴席),鸾刀细割(用带铃的刀切肉细割); 揎锦袖(卷起锦袍衣袖。揎(xuān宣,卷也),犀盘满献(献上堆满佳肴的犀盘。犀盘,以犀角制成的盘,言其珍贵)。(四伪官献酒再拜介) 伪官们又一次献酒“主上” 表忠心。安禄山见到殿下瑶池边跪拜,自己的一大群文臣武将,不胜欣喜,于是,唱出下边三句: 瑶池下,熊罴鹓鹭(“熊罴”,猛兽,用比武将,“鹓鹭”,同类的两种鸟,飞行时行列整齐,此用喻文臣),拜送酒如泉。
安禄山自鸣得意地唱完一曲之后,立即放声呼唤: (净) 内侍每,传旨唤梨园子弟奏乐。(军) 军士答: 领旨。并朝着台后宣布: 主上有旨,着梨园子弟奏乐。于是,梨园子弟们就在台后大奏了音乐。(军送净酒介) (合) 军士酙满酒,敬上安禄山,并同后台合唱了前边那只曲牌的曲子,即本出第七支曲子——
【前腔】 (换头) 当筵,众乐奏钧天。旧日霓裳,重按歌遍,半入云中,半吹落风前。稀见,除却了清虚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今日个仙音法曲,不数大唐年。
这里,先解释“换头”这个术语。在南北曲连续使用同一个曲牌时,就叫“前腔”;但后曲头一句与前曲的头一句不同时,后曲称为“前腔换头”,简称“换头”。在这曲辞中,有几个词语先集中诠释一下——
当筵——对着筵席,或在开宴间。
众乐奏钧天——众多的音乐演奏,有如仙乐落九天,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简称。即天上的音乐,此指梨园子弟演奏得美妙。
重按歌遍——“遍”原是音乐术语,即歌曲。重按歌遍,即重新再唱一次。清虚洞府——仙人居住之所,此指月宫。
沉香庭院——唐玄宗时宫中的一个亭子,在兴庆池畔。
仙音法曲——喻歌曲之美妙。法曲,指乐曲。
不数大唐年——已不是大唐年间。
这支曲辞的意思说,在宴席间,梨园子弟演奏了一遍又一遍的《霓裳羽衣曲》,乐声之妙宛如天乐,在半空随风飘荡。这样美妙的乐声实在罕见,除天仙洞府之外,在人间只有唐宫沉香亭所在的宫苑中才有。但是,今天这一曲曲美妙仙乐,已不为大唐演奏了。为谁演奏呢?请看下边道白——
(净) 安禄山首先大赞: 奏得好。伪官们也来帮腔: 臣想天宝皇帝,不知费了多少心力,教成此曲。今日却留与主上受用,真乃齐天之福也。安禄山听了这种恭维,当然更高兴了。因此说: 众卿言之有理,再上酒来。军士们赶忙递上美酒来。(外在内泣唱介) 这时,雷海青在后台,用与前同样曲牌边泣边唱道——
【前腔】 (换头) 幽州鼙鼓喧(幽州战鼓响,幽州,即渔阳地区,安禄山起兵的基地。鼙(pí皮)鼓,即战鼓。喧,大声喧闹),万户蓬蒿(喻穷苦人的住所蓬户蒿门,十分简陋),四野烽烟。叶堕空宫,忽惊闻歌弦。奇变! 真个是天翻地覆,真个是人愁鬼怨。(大哭介) 雷海青越唱越激动,终至由半哭泣到了放声大哭: 我那天宝皇帝呵! 金銮上百官拜舞,何日再朝天(即再朝见天子,此指再见玄宗皇帝)。
(净) 安禄山本是欢天喜地时刻,忽闻后宫有哭泣声,便不耐烦地大喊了起来: 呀! 什么人啼哭?好奇怪! 军士告诉他: 是乐工雷海青。(净) 安禄山震怒大叫: 拿上来。(军拉外上见介) 军士随即拉着雷海青上来见了安禄山。(净) 安禄山问他: 雷海青,孤家在此饮太平筵宴,你敢擅自啼哭,好生可恶! (外骂介) 雷海青不怕他发怒,就开口骂了起来: 唉,安禄山! 你本是失机边将(失误军机,打过败仗的边将),罪应斩首,幸蒙圣恩不杀,拜将封王。你不思报效朝廷,反敢称兵(兴兵) 作乱,秽污神京(沾污了京城),逼迁圣驾 (逼迫皇帝迁徙流离),这罪恶贯盈(古代以绳索串钱,一串谓之“一贯”。贯盈,即串满之意,此谓罪大恶极)。指日天兵到来诛戮,还说什么太平筵宴! (净大怒介) 安禄山当然听不下这逆耳之言,于是大怒: 唉,有这等事! 孤家入登大位(皇帝之位),臣子无不顺从,量(看,度) 你这一个乐工,怎敢如此无礼! 随即吩咐军士们: 军士,看刀伺候! 两个军士于是抽出钢刀待命。(外一面指净骂介) 雷海青见了安禄山发大怒要杀他的头,他也不惧怕,仍然指着安禄山的鼻子大骂,用下边的曲子骂道——
【扑灯蛾】 怪伊忒负恩,兽心假人面,怒发上冲冠。我虽是伶工微贱也,不似他朝臣靦覥(靦覥 (miǎn tiǎn缅腆)害羞。此句是说雷海青问心无愧,不像逆臣卖国求荣)。安禄山,你窃神器(皇位),上逆皇天,少不得顷刻间尸横血溅。(将琵琶掷净介) 骂着骂着,越骂越气,要把手上琵琶用力掷去,我掷琵琶将贼臣碎首报开元(他要用自己心爱的乐器敲破安禄山的脑袋来报答唐玄宗。“开元”,玄宗位时的年号,此代玄宗)。
(军夺琵琶介) 军士上前夺下雷海青的琵琶。(净) 安禄山喝令:快把这厮拿去砍了! 军士们答应着即拉雷海青去砍头。(净) 安禄山为此感叹: 好恼,好恼! (四伪官) 伪官上前劝解: 主上息怒,无知乐工,何足介意。(净) 安禄山为此甚感扫兴,于是说: 孤家心上不快,众卿且退。众官即道: 领旨。臣等恭送主上回宫。(跪送介) 并跪送而出,甚表恭顺。(净) 安禄山随即念了一个对子: “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怒下) 非常恼怒地下了场。
伪官们见安禄已走,赶快从地上爬起来,对于雷海青之被杀,反而大嚷着: 杀得好! 杀得好! 一个乐工,思量做起忠臣来。难道我每吃太平宴的倒差了不成! 一群降臣的丑恶嘴脸,在下边一支曲中更加暴露无遗——本出最后的一支曲辞——
【尾声】 大家都是花花面,一个忠臣值甚钱! (笑介) 降臣自我揭露地掏出心里话,并对“忠义” 的雷海青进行了讽刺: 雷海青,雷海青!毕竟你未戴乌纱识见浅!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插曲,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他人笑骂,不如自我写照,在表现凛凛正气的悲剧里,穿插一点喜剧性的曲白,更加衬托出雷海青的气节”(《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编者眉批)。最后伪官们念了下边四句下场诗(仍用“集唐诗)”——
三秦流血已成川 (罗 隐) 为虏为王事偶然 (李山甫)
世上何人怜苦节 (陆希声) 直须行乐不言旋 (薛 稷)
这是一首含有反讥之意的自我讽刺诗。是说,战祸燃遍关中,血流秦地,胜王或败寇,却是碰运气的;那坚贞的节操,世上谁人怜惜? 当行乐忘返,才是最好道理。
第十五出 进果
【过曲·柳穿鱼】 (末扮使臣持竿、挑荔枝篮,作鞭马急上) 一身万里跨征鞍,为进荔枝受艰难。上命遣差不由己,算来名利怎如闲!巴得个、到长安,只图贵妃看一看。
自家西州道使臣,为因贵妃杨娘娘。爱吃鲜荔枝,奉敕涪州,年年进贡。天气又热,路途又远,只得不惮辛勤,飞马前去。(作鞭马重唱 “巴得个” 三句跑下)
【撼动山】 (副净扮使臣持荔枝篮、鞭马急上) 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采时连叶包,缄封贮小竹篮。献来晓夜不停骖,一路里怕耽,望一站也么奔一站。
自家海南道使臣。只为杨娘娘爱吃鲜荔枝,俺海南所产,胜似涪州,因此敕与涪州并进。但是俺海南的路儿更远。这荔枝过了七日,香味便减,只得飞驰赶去。(鞭马重唱 “一路里” 二句跑下)
【十棒鼓】 (外扮老田夫上) 田家耕种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这几茎苗,收来半要偿官赋; 可怜能得几粒到肚! 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
老汉是金城县东乡一个庄家。一家八口,单靠着这几亩薄田过活。早间听说进鲜荔枝的使臣,一路上捎着径道行走,不知踏坏了人家多少禾苗! 因此,老汉特到田中看守。(望介) 那边两个算命的来了。(小生扮算命瞎子手持竹板,净扮女瞎子弹弦子,同行上)
【蛾郎儿】 住褒城,走咸京,细看流年与五星。生和死,断分明,一张铁口尽闻名。瞎先生,真灵圣,叫一声赛神仙,来算命。
(净) 老的,我走了几程,今日脚疼,委实走不动。不是算命,倒在这里挣命了。(小生) 妈妈,那边有人说话,待我问他。(叫介)借问前面客官,这里是什么地方了? (外) 这是金城东乡,与渭城西乡交界。(小生斜揖介) 多谢客官指引。(内铃响,外望介) 呀,一队骑马的来了。(叫介) 马上长宫,往大路上走,不要踏了田苗!(小生一面对净语介) 妈妈,且喜到京不远,我每叫向前去,雇个毛驴子与你骑。(重唱 “瞎先生” 三句走介) (末鞭马重唱前 “巴得个” 三句急上,冲倒小生、净下) (副净鞭马重唱前 “一路里” 二句急上,踏死小生下) (外跌脚向鬼门哭介) 天啊,你看一片田禾,都被那厮踏烂,眼见的没用了。休说一家性命难存,现今官粮紧急,将何办纳! 好苦也! (净一面作爬介) 哎呀,踏坏人了。老的啊,你在那里? (作摸着小生介) 呀,这是老的。怎么不做声,敢是踏昏了?(又摸介) 哎呀,头上湿渌渌的。(又摸闻手介) 不好了,踏出脑浆来了! (哭叫介) 我那天呵,地方救命。(外转身作看介) 原来一个算命先生,踏死在此。(净起斜福介) 只求地方,叫那跑马的人来偿命。(外) 哎,那跑马的呵,乃是进贡鲜荔枝与杨娘娘的。一路上来,不知踏坏了多少人,不敢要他偿命。何况你这一个瞎子! (净)如此怎了? (哭介) 我那老的呵,我原算你的命,是要倒路死的。只这个尸首,如今怎么断送? (外) 也罢,你那里去叫地方,就是老汉同你抬去埋了罢。(净) 如此多谢。我就跟着你做一家儿,可不是好!(同抬小生) (哭,诨下) (丑扮驿卒上)
【小引】 驿官逃,驿官逃,马死单单剩马膫。驿子有一人,钱粮没半分。拚受打和骂,将身去招架! 将身去招架!
自家渭城驿中,一个驿子便是。只为杨娘娘爱吃鲜荔枝,六月初一是娘娘的生日,涪州、海南两处进贡使臣,俱要赶到,路由本驿经过,怎奈驿中钱粮没有分文,瘦马刚存一匹。本官怕打,不知逃往那里去了,区区就便权知此驿。只是使臣到来,如何应付? 且自由他。(末飞马上) (急急令) 黄尘影内日衔山,赶赶赶,近长安。(下马介) 驿子,快换马来。(丑接马、末放果篮、整衣介) (副净飞马上)一身汗雨四肢瘫,趱趱趱,换行鞍。(下马介) 驿子,快换马来。(丑接马,副净放果篮、与末见介) 请了,长官也是进荔枝的? (末)正是。(副净) 驿子,下程酒饭在那里? (丑) 不曾备得。[末] 也罢,我每不吃饭了,快带马来。(丑) 两位爷在上,本驿只剩有一匹马,但凭那一位爷骑去就是。(副净) 唗,偌大一个渭城驿,怎么只有一匹马? 快唤你那狗官来,问他驿马那里去了。(丑) 若说起驿马,连年都被进荔枝的爷每骑死了。驿官没法,如今走了。(副净)既是驿官走了,只问你要。(丑指介) 这棚内不是一匹马么? (末)驿子,我先到,且与我先骑了去。(副净) 我海南的来路更远,还让我先骑。(末作向内介)
【恁麻郎】 我只先换马,不和你斗口。(副净扯介) 休恃强,惹着我动手。(末取荔枝在手介) 你敢把我这荔枝乱丢! (副净取荔枝向末介)你敢把我这竹笼碎扭! (丑劝介) 请罢休,免气吼,不如把这匹瘦马同骑一路走! (副净放荔枝打丑介) 唗,胡说!
【前腔】 我只打你这泼腌臜死囚! (末放荔枝打丑介) 我也打你这放刁顽贼头! (副净) 克官马,嘴儿太油。(末) 误上用,胆儿似斗。(同打介) (合) 鞭乱抽,拳痛殴,打得你难捱,那马自有!
【前腔】 (丑叩头介) 向地上连连叩头,望台下轻轻放手。(末、副净) 若要饶你,快换马来。(丑) 马一匹驿中现有,(末、副净) 再要一匹。(丑) 第二匹实难补凑。(末、副净) 没有只是打! (丑) 且慢纽,请听剖,我只得脱下衣裳与你权当酒!
(脱衣介) (末) 谁要你这衣裳! (副净作看衣、披在身上介) 也罢,赶路要紧。我原骑了那马,前站换去。(取果上马,重唱前“一路里” 二句跑下) (末) 快换马来我骑。(丑) 马在此。(末取果上马,重唱前“巴得个” 三句跑下) (丑吊场) 咳,杨娘娘,杨娘娘,只为这几个荔枝呵!
铁关金锁彻明开 (崔液) 黄纸初飞敕字回 (元稹)
驿骑鞭声砉流电 (李郢)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本出选自《长生殿》的第十五出。
本篇不拟详讲,只略述下边五点——
一、《进果》故事概要及地位
这出《进果》,同前边已读的《骂贼》,历来被认为《长》剧中之双璧,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和激动心弦的艺术力量。《骂贼》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及人民对叛将的斗争;而《进果》,则从正面揭露统治者的穷奢极侈、残害百姓的罪恶行为,足以激起人们的无限愤慨。
它借金城县老田夫的不幸遭遇和贫穷瞎子的死于非命的两件事,备写了“贡使”之劳,驿扰之苦,以及蹂躏田禾和伤残人命之难,其情状实在令人惨不忍睹。最后,留下驿卒的吊场独白:“杨娘娘,杨娘娘,只为这几颗荔枝呵!”这独白看似平平的话语,实际意味深长,反映了强烈的不满。正如一则眉批所说:“一骑红尘,足以为千古炯戒!”
二、本出出场人物及所用曲牌
《进果》的出场人物,依出场序次,有六人:
西州道使臣,由“末”扮演;
海南道使臣,由“副净”扮演;
老田父(金城县东乡),由“外”扮演;
算命瞎子(男性),由小生扮演;
弹弦瞎子(女性),由“净”扮演;
驿子(渭城驿),由“丑”扮演。
《进果》所用之曲牌,共七牌九曲,即——
【过曲·柳穿鱼】;
【撼动山】; 【急急令】;
【十棒鼓】; 【恁麻郎】;
【娥郎儿】; 【前腔】;
【小引】; 【前腔】。
三、本出戏的社会意义
《进果》虽然只是《长》剧全戏的一个小小片断,却正好从一个侧面深入到本质,揭示了“李杨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是因为:
它描写了一个原被誉为“明君英主”的唐明皇却为了爱妃杨玉环一饱“口福”,爱啖鲜荔枝,竟勒令西、南两个产地“飞进鲜荔枝”;
它描写了因此造成“贡使之劳”——送荔枝使臣日夜兼程,“一骑红尘”踩坏了多少田禾,使贫苦人民“一家性命难存”;
这又描写了因之带来了“百姓之难”——“一骑红尘”不仅蹂躏了庄稼,且为了赶上杨贵妃生日(六月一日),飞奔赶程中撞伤了多少人,一个瞎子竟遭惨死;
它还描写了因此弄得“驿扰之苦”——由于贡使臣连年骚扰,一个偌大的渭城驿,也只剩下了一马当差,一衣当酒,萧条异常,凋蔽已极。
它都是为了什么?
驿卒最后的吊场独白,正好解答了这个问题:只为了杨娘娘爱吃几颗鲜荔枝!
这是无情的揭露,也是真实的反映。它说明号称“大唐盛世”的天宝年间社会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日益剧烈,也正好揭示了“李杨悲剧”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必然性。
苏轼在《荔枝叹》一诗中,有两句千古传诵的名言作了高度的概括。它说: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四、情节安置与戏剧排场
首先,在戏剧排场上,作者把此出戏安插在前《偷曲》,后《舞盘》两出之间,这是匠心独运的结果。因为这样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作用。一方面,李杨沉迷在声色之中,轻歌曼舞,逸态横生;一方面,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田禾遭塌,人命草菅,惨不忍睹。
其次,在情节安排上,用“一老二瞎”,穿插其中,各言其事,百姓苦难凸现,既生动、深刻,又不枝蔓。
又如用两“贡使”,晓夜不停骖,“一身夜雨四肢瘫”,以至换马,并从口角到扭打,最后,让驿卒出场“一马应差”、“一衣当酒”了结。这令人不得不说,文情并茂,丰满多采,生动悦人,思想上的启迪尤多尤深。
五、选材巧妙:荔枝个小、义大
将一颗小小荔枝果,作为全出戏的中心题材,其用心之苦,剪裁之妙,皆出一般之上。试想:一个人喜爱吃几个荔枝鲜果,原是细微末节之事,何足挂齿。可是洪昇在这里发现了巨大意义:滴水见太阳。
一颗小荔枝,就告诉人们:帝王们的行为是何等荒谬绝伦。曾经显赫当世的盛世明君唐玄宗李隆基,也竟仿效历史上暴君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一笑,悍然勒令地方官千里迢迢飞送荔枝鲜果。这不正是昏君的行为与人格吗?
一颗小荔枝,还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只顾个人享乐,不管百姓死活。这原是所有帝王后妃们,乃至一切剥削者的阶级本性的反映。类似“千里送荔枝”这种荒唐事,不仅唐皇干了,在以前的汉和帝(刘肇),就有过“万里送鲜果(荔枝)的举动;在唐以后,宋太祖和宋真宗时,又有“献花”、“贡茶”的礼法;到了明代,帝王们更有“索贡江南鲥鱼”的恶例。可以想见,这颗小荔枝的“榜样”,为历代帝王相继仿效与传承。真所谓“榜样力量无穷”呵!
以一颗小荔枝作题材,还可以发挥它的更巨大艺术魅力:以其事物之小,显其作用之大;以其味儿之甜,反衬人民遭殃之苦;以其常见之物,带来异常之果。总之,一颗小荔枝,甜在贵妃之口里,乐在帝君之心中,苦在百姓之身上,这些对比,何其鲜明,又何其震惊!
这就是“飞送鲜荔枝”这件小事的巨大典型意义所在。也足见剧作家对于选材之精妙与独运之匠心。
洪昇的《长生殿》在艺术上有许多可取之处。这里着重说说以下三点——
《长》剧结构艺术不同凡响
《长生殿》传奇自问世以来,在清代剧坛上,一直“流播如新”,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剧评家王季烈在《螾庐曲谈》中,曾对此剧作过高度评价。他说:
余谓古今传奇,词采、结构。排场并胜,又宫调合律,宾白工整,众美悉具,一无可议者,莫过于《长生殿》。
应当说,这个评价大体符合实际,特别是《长生殿》在艺术情节结构上,达到了布局巧妙,从头到尾都富有戏剧性。洪昇熟悉舞台表现,又精通音律,在创作过程中又很重视布局、排场和关目设计,以及整体结构的架搭。其中值得重视的主要有:
第一、突出主线,妥善穿插,紧密衔接
剧本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以社会政治演变为穿插,形成一个规模恢宏、高潮迭起的有机结构。比如:
李、杨的关系从第二出《定情》开始,经过虢国得宠和私召梅妃,发生了剧烈冲突,出现了一前一后的两大波峰。这是爱情线索。同时,剧本又插叙了李唐王朝政事日益腐败,杨、安等人得势,争权夺利,斗争日趋白热化,忠直官员不满,人民遭受灾殃。这样穿插进行,直至《埋玉》(第二十五出),激化的矛盾来了一个总爆发,剧情发生了一个根本转折。此后,即转人了后半部的剧情;即展开了“天上人间”的新局面。这样一来,《长》剧在前后两半部在艺术风格上产生巨大差异,但在结构上采取了若干有效手法,使结构始终为体现剧作主题服务,把全剧的剧情仍然组成了一个比较有机的整体。
第二、排场相互交替,剧情两相映照
在这个“交替”与“映照”中,把爱情、政情和民情几者的内在因果关系呈现出来。《长》剧在剧情发展上,对关目的设计和前后出的安排,都用了精巧的对比手法,使其交替出现,产生一种强烈的映照作用。如在第十二出《制谱》写了李、杨的制谱活动,接着的是第十三出《权哄》,写了安(禄山)、杨(国忠)的倾轧;第十六出写了杨妃于翠盘中跳舞,玄宗亲自击鼓助舞;而在第十七出则写了安禄山准备叛乱的《合围》;再如第十九出《絮阁》,叙唐明皇与杨贵妃陷入爱情纠葛中,紧接着第二十出《侦报》就写了安禄山以献马为名攻入京城长安。这种排场上的相互交替,不仅是取得鲜明对比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借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前因后果。
同时,剧情排场上的对比映照手法的运用,也大大增强剧情发展中的戏剧性。比如,天上与人间、安禄山的忠顺与叛变,入侵前与入侵后,宫廷内外及宫中的得宠与失宠,朝廷上的权奸与忠臣,以及下层人们的高尚品质与上流官僚的卑劣灵魂,等等,都进行了对比描写,使反映的现实与理想,更为鲜明、更加生动而富有戏剧性。
《长》剧的创作方法,现实与浪漫结合
《长生殿》共有五十出戏,前半部分同后半部分在取材、风格和创作方法上都有明显的不同。前半部(自第一出至二十五出)着重写安史之乱时期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贵族荒淫生活,以及底层人民的苦难。这些用的是“写真法”揭露了以李杨为中心的封建宫廷的腐败,反映了安史之乱前李唐王朝隐藏的社会危机,从而深刻揭示了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本原因。
后半部(自廿六出至末尾),主要依据传说来写李杨的爱情。这部分主要采用浪漫手法,表现“增益仙缘”,净化帝妃之间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当然,其中不乏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主要方面是浪漫主义的。实际上,作者已经不顾客观条件能否实现,而是尽一切手段来歌颂自己对纯真爱情的高尚理想,以体现自己进步恋爱观。
《长》剧的前三十九出戏,基本上是以《长恨歌》为依据,来敷演故事情节的;而后十一出戏,全系作者依据传说和自己的想象而构成的。从艺术思想上讲,有明显的缺陷,上下部分显得组织松散,且有拼凑痕迹。但从技巧上看,总体是成功的。作者的思想深度,不是“特别地把它指点出来”,而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见恩格斯《致敏娜·考英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长》剧的舞台艺术,演唱条件优良
《长生殿》既有很强的戏剧性,又有浓厚的文学性,确是一部可读可演,又可传的杰出古典名剧。其实,它是很适宜于舞台演唱的剧本,因为它拥有演唱的许多优良条件。在这里,恕不作全面论述,仅就排场来说,也是如此。
作者在文场与武场的安排上,煞费了苦心;前出与后出的环境气氛、主要登场人物和宫调套数等,都互不重复,作出匠心独运的精巧设计。如《舞盘》,以生、旦为主,唱南曲,是文场;而《合围》是武场,以净为主,唱北曲。整个《长》剧,除第一出《传概》绍介剧情之外,有三十四出是文场,其间巧妙安插了十五出武场或闹场,使其文场、武场错落有致,舞台气氛时紧时弛,剧情忽起忽伏,有节奏地朝前发展。因此,《螾庐曲谈》作者王季烈深有感触地说:
其选择宫调,分配角色,布置剧情,务使离合悲欢,错综参伍,搬演者无劳逸不均之虑,观听者觉层出不穷之妙,自来传奇排场之胜,无过于此。
其实,作者不仅深谙排场之术,而对戏剧的首尾设计,也十分重视,收得了引人入胜、想味无穷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中国古代小说代表作品·明清小说·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下一篇:中国古典戏曲·元代杂剧与南戏·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