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拔罐疗法
中医治疗方法。又名“拔火罐”、“吸筒疗法”,古称“角法”。始见于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古代医家多用于治疗外科疮疡,以此吸出脓液血水。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火罐的种类、拔罐的方法均有所改进和发展。用具方面,由古代的兽角、竹筒、陶罐,发展为金属罐、玻璃罐、抽气罐乃至近年来研制成的“电拔罐”、“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等现代化装置。拔罐方式上,由煮水排气、燃火排气,发展为抽气筒排气、电动抽气。操作方法上,从单一留罐,发展为走罐、闪罐,从单纯的拔罐,发展到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药罐、针罐以至配合电针、红外线及现代化理疗设备。同时其治疗的范围亦随之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治疗外科疾患,而且还施治于内科等疾病,从而成为防治疾病的一种常用疗法。
拔罐就是将燃着的纸片或酒精棉球投入罐状器具中,或在罐内绕一圈后,将罐立即覆于施治部位,借此排出罐中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本法在民间很常用,多与针刺配合使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主要用于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
上一篇:古代典籍·抱朴子
下一篇:音乐戏曲·救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