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戏曲·曲子
在城镇、集市中广泛用于填词的民间常用曲词。一般来自经过长期流传、选择和加工的民间歌曲。唐代,曲子音乐广泛流传,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盛唐之音”最基本的体现和代表。曲子音乐既有对传统民间音乐的继承,也有对外来音乐的广泛汲取。如《竹枝》、《五更转》、《杨柳枝》等是当时流行的民间歌调,而《苏莫遮》、《菩萨蛮》等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外域音乐。曲子的形式,以单遍的只曲为主,但是也有用前后两个单遍合成的双遍,或称双阕;或者用同一曲调配上多段歌词反复歌唱,或者用几个不同的只曲联成一首大型套曲。曲子音乐的流播,也得到了当时乐工、歌妓及文人的支持。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曲子音乐在歌妓、乐工中经常演出并且与文人的创作结合起来。唐代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都采用民间曲子音乐填写新词。唐代的曲子,发现于敦煌石窟的现称“敦煌曲子”,包含曲子词的五百九十首,涉及的曲调在八十曲左右。“曲子”是隋、唐、五代的称呼,明、清时称为“小曲”,近现代称之“小调”。各时代音乐的新形式的形成,诗歌风格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与曲子形式的不断丰富、不断改变有关。
上一篇:天文历法·晓庵新法
下一篇:诗词曲赋文论·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