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汤剂疗法
中医治疗方法。古代称汤剂为汤液。是祖国医学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相传商代已采用药物制做成汤液治病。商代伊尹《汤液论》一书以神农本经药品制为汤液,《素问》有《汤液醪醴论》专论汤液,到汉代,应用汤剂治疗疾病已是一种主要剂型。据统计,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113方中95方为汤液。汤液产生以前,人们习惯于使用单味的生药,疗效单一,副作用大。汤液的产生,使人们对药物的使用得到灵活的发展。从单味发展到多味,从生药发展到熟药,而且在应用过程中,逐步改进,使其具有副作用小,药效发挥快的优点。这是药剂学的一大进步。
汤剂就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主要供内服,外用的多作洗浴、熏蒸及含漱。汤剂的特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特别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加减,煎服得当,方能收到预期效果。在制做汤剂时,一定要选择煎药用具,一般以瓦罐、砂锅为最好,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忌用铁器、铜器。煎药用水以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为宜。用水量一般为浸过药面3~5厘米。煎药火候一般以先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为宜。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再煎煮,其有效成分则易于煎出。
上一篇:古代典籍·水经注
下一篇:诗词曲赋文论·沧浪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