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蒙学
中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夏商周已建立。《大戴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汉代称“书馆”或“学馆”,教师称“书师”。儿童八九岁入学,以识字为主,教材是《仓颉》、《急就》等字书及《孝经》、《论语》。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多属私学性质。唐宋以后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程序,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作文的教学,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准备。先集中识字,待熟记千余字后,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书及“四书”等。习字先由教师把着手写,后描红,再临帖。作文前,先练习作对。明清时也称“蒙馆”,城乡都设。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教育机构分为三级:蒙学堂、寻常小学堂、高等小学堂。蒙学堂简称蒙学,入学年龄为五岁,修业四年,设修身、字课、读经、史学、舆地、算学、体操等课程。但仅有章程,并未开课。清末,蒙学渐为新式小学所代替。
上一篇:书法楹联·萧衍
下一篇:历代先哲、学术流派·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