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戏曲·南戏
是北宋末年在浙东永嘉一带的民歌、小曲和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戏,也称“戏文”。南戏的发展虽然比杂剧晚,但因流传有较完整的剧本,所以近代戏曲界认为南戏是我国戏曲艺术走上完全成熟的标志。南戏的演出形式有自己特定的规格,它以人物上场、下场为界线,分成若干段落,每一段落便各成一场,每场可长可短,较为灵活自由。南戏也不同于杂剧的“一人主唱”,而是各行角色都可以唱,有利于曲、白、科的综合运用和生动地刻画各种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南戏的角色行当共有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以生、旦为主,是正剧角色;净、丑是喜剧角色;外乃生外之生,多扮演年老而有气度的士大夫上层人物;末则扮演下层士大夫以及下层市民中的衙役、酒保、家院、中军、旗牌、门官等人物;贴是贴旦,是从旦角中分化出来的人物。南戏的音乐结构能够结合剧情的发展而合理安排一套曲牌,在每出戏中可以安排两套以上的曲子,每一套的曲牌数量不像杂剧那样固定,保持了灵活自由的特色。
南戏的音乐成分主要是村坊小曲和里巷歌谣,这些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构成了南戏音乐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此外,宋代流行的词体歌曲、大曲、诸宫调、唱赚等也是南戏音乐的重要来源。它还吸收一部分杂剧的曲调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曲调。南曲的音乐特色是用五声音阶,旋律多为级进,节奏比较舒缓宛转,以清唱为主,伴奏常以板点拍,有着柔美缠绵的风格。它在宫调和节奏的运用上也保持了民间音乐即兴、灵活的特点,演唱形式比较多样化,富于戏剧性的效果。南戏的著名剧作有“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和《琵琶记》等。
上一篇:音乐戏曲·单刀会
下一篇:小说·南柯太守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