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庄周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之集大成者。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一说山东曹县)人。相传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曾做过蒙地的漆园吏,但在职不久便隐居起来,终身不出。
庄子的教育思想散见于《庄子》一书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关于教育目的问题。庄子从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哲学观点出发,主张培养具有无差别境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想人物,即所谓“圣人”、“至人”、“神人”和“真人”。虽提法不一,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能彻底理解和觉悟到复杂的社会和纷繁的人生皆无差别,这样对外界事物就可以采取不理睬、不评论的态度,从而保持内心平静。很显然,这种教育思想是比较消极颓废的。②关于教育内容问题。为培养无差别境界的理想人物,他提出了“三齐”、“四无”的具体教育内容。所谓“三齐”,是指齐是非、齐善恶、齐美丑。实质上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是非、善恶、美丑等现象持超然、模棱两可的态度,以至随波逐流,听其自然。所谓“四无”,是指无己、无功、无名、无情。实质上是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关心他人、不关心国家和民族,只追求个人精神解脱的绝对自由主义者。③关于教育原则和方法问题。他认为,为培养具有无差别境界的理想人物,在教育手段上最根本的是坚持顺乎自然、心斋坐忘的原则。也就是说,人们只须保持固有的天性,不必强求增长知识和智慧。遗著《庄子》一书原52篇,现仅存33篇,为晋人郭象所编,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参见“庄子”条。)
上一篇:古代典籍·广雅疏证
下一篇:历代先哲、学术流派·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