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改革变法运动·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于公元前685年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改革。管仲,即管敬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改革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从内政、军事、财政各方面采取了新的政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分国(国都以内)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商乡三个,工乡三个,士乡十五个。分鄙(国都以外)为五个属,就是把郊外的地方分成五个区。属下有县、乡、卒、邑、家各级组织,设各级官吏管理。士、农、工、商不得杂处。六个工商之乡和五个属不服兵役,把服兵役的十五个士乡又分成三个部分,叫“叁其国”。五个乡为一军,共三军,每军一万人,国君与国、高二卿各帅一军。在“国”以内采用轨、里、连、乡的编制。五家为轨,设轨长;十轨为里,设有司;四里为连,设连长;十连为乡,设乡良人。实行“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军、政合一制度。加强国家对常备军士的控制和定期操练,增强军队战斗力。为了增加兵员,还提高部分鄙野庶人的社会地位,选拔其中的“秀民”充当“士”(战士)。
在经济方面,继续推行井田制,鼓励开垦土地,对于鄙野出现的大量私田,实行“相地而衰(义为等差)征”的税收政策,即按土地好坏分别收税。并由国家官吏统一管理山林河泽。同时还采取了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鼓励贸易等其它的措施。经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力日益强盛,并且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上一篇:历代先哲、学术流派·管仲
下一篇:古代典籍·管子·地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