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先哲、学术流派·郑和
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云南昆阳人。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曾祖拜颜、祖父哈只和父亲哈只都信奉伊斯兰教,曾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三保向往祖、父所讲的外洋情况,从小就学习地理知识。13岁,被送入宫做燕王朱棣的侍童。公元1399年,跟随燕王起兵发动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有功,朱棣即位后赐姓郑,并升为内宫监太监,时称“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势的强盛,成祖为谋与西邻通好,发展对外贸易,也为到国外寻找“靖难之役”中下落不明的惠帝,特派遣曾出使过日本和朝鲜的郑和出使西洋(时称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郑和率领27800人,分乘62艘船,于永乐三年(1405)7月从苏州刘家港(今太仓浏河)出发,至福建再由闽江口出发,先后经历了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旧港(今苏门答腊巨港)、暹罗(今泰国)、满剌加(今马六甲)、锡蓝(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忽鲁谟斯等地,于永乐五年(1407)9月返回南京,历时两年零三个月。这次航行,很多国家派使到中国访问,郑和成功地开辟了东南亚和南亚的航线。此后,又分别于永乐五年(1407)、永乐七年(1409)、永乐十一年(1413)、永乐十五年(1417)、永乐十九年(1421)、宣德六年(1431)出使西洋各国。
郑和七下西洋,共用了28年时间,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东非等地区的37个国家,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郑和下西洋,就规模及航程来说,是前所未有的。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可其规模远不及郑和下西洋。其次,郑和的船队运用了罗盘针、航海图等先进设备。《郑和航海图》记载翔实,是现存15世纪内容最丰富的航海图,也是我国地图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航海图。为纪念郑和,至今南洋各地还有不少以“三宝”命名的遗迹。中国人民为纪念他,在云南昆明建立了郑和公园,福建长乐县也建立了郑和纪念馆。
上一篇:杰出人物·邓廷桢
下一篇:绘画·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