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韩非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教育变革家。为荀子的学生。他总结了战国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认为儒家那一套“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是“亡国之言”。因此,他主张定法家于一尊,严禁其他学派的思想影响。
在教育方面的主张有:①治国“以法为本”,取缔“二心私学”。认为当时盛行于世的私学与封建统治者是二心的,是实行“法治”的绊脚石,禁止办私学,禁止思想、结社和言论的自由。②培养智术能法之士。韩非指出,这种智术能法之士的标准有二:一是对封建君主毫无二心,能“去私曲,就公法”(《韩非子·有度》),为封建制度竭诚效力的“贤臣”和“良将”。二是具有“远见而明察”,“刚毅而劲直”(《韩非子·孤愤》)的品质。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主张废除古代奴隶制的文化典籍,以现行封建制的法令、政策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反对照搬古代帝王的言论而行事的人,主张选拔那些忠于“法治”路线和明法、执法的官吏担任教师。④韩非还提出了一套适应封建专制主义需要的教育和教学方法。他从“性恶论”的观点出发,认为父母和教师的“恩爱之心”不起作用,只有“威严之势”才能有效。这种错误认识,最终导致他片面强调封建体罚。
在求知方面,韩非无情抨击儒家的“愚诬之学”、“妄发之说”;主张讲求“功用”实效,注重参验实据。韩非的教育思想是为其“法治”路线服务的,有限制学术交流的繁荣和阻滞文化教育发展的一面,但他倡导“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形成一套学吏(或称师吏)制度,促使全国的教育纳入官学的轨道,对当时的封建制有推进和巩固的作用(参见“韩非”条。)
上一篇:历代先哲、学术流派·韩非
下一篇:绘画·顾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