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是造型艺术众多样式的一种,三维空间的实体性和静止性是其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特殊属性。中国雕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人类只单纯地在石堆上放置供品,以祭祀崇拜之神,包括简单的人像雕塑也多与巫术、宗教图腾有关。当时的器物装饰性动物雕塑已具特色,另外还有些捏制的小型动物陶塑,这便是雕刻的起源。雕塑发展至商周时期,逐步走向了独立的道路,其标志就是青铜雕刻从器物装饰的附属地位脱离出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上反对以人殉葬的风气高涨,这在客观上刺激了人像雕塑艺术的迅速发展。嗣后之秦汉是雕塑艺术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表现人物容貌姿态的雕刻,而且还有颂扬功德,表示赞赏崇拜之意的传世之作。这个时期雕塑门类齐全、运用广泛,尤其在陶塑、大型石雕和青铜雕刻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整个雕塑艺术风格由粗犷向精细转变的关键时期,这时由于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兴起,使得雕塑艺术积极吸收外来艺术营养,并带动了宗教雕塑的兴盛,从而为中华民族留下一批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隋唐时期承上启下,雕塑风格典雅,尤其佛教雕塑作风饱满大度,丰满壮美,世俗意味完足。从宋代以降,雕塑意趣趋于优雅,精致,富丽,完成了追求写实风格与刻意装饰两种风格的分野。明清时期,虽然在大型圆雕方面出现了繁缛琐碎的弊端,然而在小品雕塑与建筑装饰雕塑上却有所创新,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审美趣味和理想的转变。
雕塑经过长久的发展,才成为今日蔚为壮观的雕塑艺术,能在呆板的自然物上塑造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将木石之制品赋予生命,于静态中呈现动态。雕塑发展至今天,可依据不同准则分类,按手法可分为圆雕和浮雕;据其功用可分为宗教、陵墓、纪念性、建筑装饰、案头摆设等;因其运用材料又可分为泥塑、陶塑、泥雕、木雕、石雕、竹雕、牙雕、漆雕、玉雕、金属雕刻等等。各类雕塑历史均很悠久,其所属艺术品亦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实用性、艺术性。中国雕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先是注重群体组合,强调个体的体量感与群体的协调性;其次动物雕塑丰富多彩,而人物像的雕塑趋于类型化,神态、表情、外貌较单一;其三,浮雕手法运用突出,受绘画的影响,善于用线条的表现力刻画对象;其四是绘画与雕塑的有机结合,雕塑成功地借鉴了绘画的表现方法、造型、色彩等众多方面;其五,在中国骨、牙、竹、木、玉石等小品雕塑发达,这成为雕塑艺术的一大特色;其六,民间雕塑工匠是主要力量,相应地导致雕塑理论的匮乏。
上一篇:建筑技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
下一篇:建筑技艺·中国古建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