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吴道子
唐代杰出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幼年孤苦,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而转习绘画,“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县尉,后辞官游历各地。开元年间(713—741)被唐玄宗召入禁中,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并改名道玄。擅画道释人物,亦善画山水、鸟兽、草木、台殿等各类题材,远师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伏雄峻。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雄放、遒劲,线条富运动感,粗细互变,线型圆润似莼菜条,点画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联绵较为古拙的“密体”。所写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与曹仲达绘外国佛像衣纹紧窄,并谓“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而其喜用焦墨钩线“于墨痕中,略施微染”的淡彩画法,又称“吴装新格”。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的手法,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曾奉诏绘制过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在长安、洛阳二地寺观作壁画三百余间,“奇迹异状,无一同者”,尤以景云寺《地狱变相图》笔力劲怒,形状阴怪,名振一时。开元以后至五代两宋寺观壁画多流行“吴家样”。他兼工山水,描绘蜀道怪石崩滩活灵活现。相传曾在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一日而毕。荆浩评其山水“有笔无墨”,张彦远认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苏轼评其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极赞道:“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道子“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被后世奉为“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对之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
其画迹有《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等九十三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天王送子图》又名《释伽降生图》卷为净饭王之子释伽出生故事,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释伽图》藏于日本京都东福寺。又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皆为后人托名摹本。
上一篇:图书编辑出版·史馆修史制度
下一篇: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周公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