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四库全书总目
也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清纪昀等编撰。写定于乾隆末,一说乾隆五十年(1785年)。据《纂修四库档案史料》,系乾隆六十年(1795),“校勘完竣,隋加紧刊刻毕工”。由武英殿入贮内廷四阁,又奏请照例“集工刷印”发至京城各书坊。后浙江布政使谢启昆等将杭州文澜阁殿本翻刻,是书广为流传。1965年中华书局以杭州本为底本,参校他本影印出版,并附有《四库撤毁书提要》、《四库未收书提要》及校勘记,为目前通行本。另有1926年上海大东书局影印本,1933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等。本书是我国古代卷帙最巨的一部解题书目。定本《总目》的著录之书3461种,即收入《四库全书》应刊、应抄各书,每书提要作为著录内容列于所属部类;存目之书为6793种,即未刻、抄于四库而应存目各书,其提要皆以存目形式附于类末。著录与存目两者,合计为10254种,基本覆盖了乾隆以上尤其是元以上的历代要籍。《总目》卷首有乾隆帝历次谕旨、四库馆臣进书表,馆臣职名和《凡例》17条。本书编撰体例,已详于卷首《凡例》。全书按四部分类,计经部十类、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共四十四类。类下再分子目,共66子目,如礼类下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地理类下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谱录类下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词典类下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等等。从而形成条理分明的三级分类体系。又集部中的“别集”一类,因收书甚多而以时代先后,自汉至清分为六段,虽未标明子目,实已暗分。此书集中论述各门学术的发展史,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部分,主要在于四部总序、分类小序及附注案语。
本书囊括群书,于经史子集“四部之首各冠以总序,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并于四部下所分四十四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併改正,以析条目。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于子目之末,或于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辨之由”。四部总序,重在阐述经学、史籍、诸子、文学的渊源、流变,评论学术门户之争的是非,解说四部下分类的原则。分类小序,具体陈述学术流派演变,本类中书籍取舍及设立子目的理由。遇有言犹未尽之处,则于子目或每书下附加案语补述。如此,《总目》对中国传统学术作了一次系统总结,也兼及了古典目录学的图书分类理论。这部官修书目被公认为清代学术的一大成就。
上一篇:历代先哲、学术流派·商鞅
下一篇:建筑技艺·园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