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出版·套版印刷
古代印刷术类型之一,是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雕版印刷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套版印刷则是在一张纸上印出几种不同的颜色。人们将需要印上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刻成同样大小规格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这种技术叫做套版印刷术,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本称为“套版本”。套版发明初期,多用朱墨两种颜色印刷,这样印出来的书称为“朱墨本”或叫“双印”。后来才发展到四色、五色套印。根据用色的多少,套印的书被称为“四色本”、“五色本”等。木刻套版本渊源于朱墨两色写本。写本书时代,人们曾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书中作用不同的文字,特别是在区分一书的正文和注文时,常用朱墨两色抄写。显然,这样写本书比较容易,雕版印刷要做到这一点就困难了。在套版印刷术产生以前,一般印本书在只能有一种颜色的情况下,只好采用阴文、墨围、另行和小字双行等办法来区别经、注,以方便人们阅读,但毕竟不如直接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效果好,这样便促成了套版印刷术的产生。套版印刷术的产生时代有明朝、元朝、辽、宋金时期等不同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它盛行于我国明代后期(公元十六、七世纪)。现存明代最早的套印书是神宗万历年间安徽歙县印刷的《闺范》。我们今天常见的套印本,绝大部分是明万历年间吴兴闵齐合伋、凌濛初及归安的茅元仪三家所刻。
彩色版画套印术的出现,使我国古代的雕刻印刷术发展到了高峰。所谓“彩色版画套印术”,是把套版印刷和版画艺术结合起来的技术。明代弘治以后,尤其是万历、天启年间,反映市民生活的戏曲小说风行。为了扩大销路,这些书又都附绘木刻插图,风格各异,争奇斗妍,其中尤以徽州的刻工技艺最为出色。这是由于徽州产墨,很多刻工原来就是雕刻墨模的匠人。此时,除了小说戏曲有插图外,还涌现了一批以图为主的绘画教学范本和供人欣赏的版画集,如《程氏墨苑》、《方氏墨谱》、《顾氏画谱》等等。绘画、雕版和印刷技术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彩色版画套印术(今称木版水印)。在彩色版画套印术中,分色分版的套印法,称为“餖版”,它是将彩色依次套印或迭印,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画图。这样印出来的作品颜色的浓淡深浅,阴阳向背,几与原作无异。“餖版”得名,是因其形似餖飣。餖飣是一种五色小饼。“拱花”则是用凸凹两版嵌合,使纸面拱起的办法,呈现浮雕的图像与现代钢印的效果很相似,富有立体感,适于印鸟类的羽毛和山水。明代运用餖版和拱花技术刻印的版本最出名的是明顺治元年(1644)胡正言刻的《十竹斋笺谱》和《十竹斋画谱》。
上一篇:图书编辑出版·奁史
下一篇:天文历法·子午线长度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