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朱耷
清代书画家、诗人。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原名统,顺治五年(1648)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康熙五年(1666)取号雪个;后又号个山、人屋、驴屋等;康熙二十三年始号八大山人,直至去世。据《青云谱净明忠孝宗谱》载,曾改信道教,居南昌南郊天宁观,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净明等,但书画作品仍署“八大山人”。六十二岁后有许多奇特画押,如“相如吃”、“三月十九日”、“拾得”、“黄竹园”、“添鸥鹚”等,都有较深含义。祖、父皆为书画家。少年时曾应试中诸生,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装哑子。怀悲愤之情,誓不与清王朝合作,性格倔强,行为狂怪,常借诗文书画,发泄内心积郁。善诗、书、画。诗格调古怪幽涩,充满神秘与讽刺。书法源于王羲之、颜真卿、王宠、董其昌等人,能以秃笔传达流畅秀健的风神,傲岸不驯的情态,自创一格。绘画最负盛名,擅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豪放、冷峭雄奇,变幻多端,创前人未有的风貌。其山水画取法黄公望,亦受董其昌、倪瓒影响,以水墨山水为主,笔情纵恣,苍劲圆秀,浑朴酣畅,虽乱头粗服,细看条理俱在。多写荒岭怪石,表现“残山剩水,地寒天荒”的境界。尤擅画花鸟竹木、芭蕉、古松、芦雁汀凫等。取法林良、徐渭、陈淳等人,构图清奇,笔简意赅,形神毕具,笔墨雄健酣畅,多夸张变形,意境沉郁幽冷,形成一种光怪陆离,出人意表的艺术效果。多缘物抒情,将物象人格化,以寄寓讽喻之意。又借助隐晦题诗,传达傲兀不群、愤世嫉俗的个性。早期(50岁以前),多绘花卉、蔬果、松、梅等,物象刻画真实,笔致细锐,劲挺有力,水墨淋漓而不失规矩;中期(56—65岁),喜绘鱼鸟、草虫等动物题材,形象有所夸张,构图趋于险绝,好作扁方斫削的笔势;晚期(65岁之后),艺术更趋于成熟,造型极度夸张,物象特点和情感鲜明突出,用笔凝重清润,墨色淋漓流动,形成朴茂雄奇之格调。所作鱼、鸟多呈“白眼向人”之状,寄寓不满现实的个性。他的画将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水墨花卉画的空前水平,其大写意花鸟对后世影响甚大。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传世作品甚多,有《朱耷书画合册》现藏上海博物馆;《河上花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杨柳浴禽图》,藏故宫博物院;《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藏日本墨友庄。曾编修《青云谱志》,并为其作跋。朱耷在当时即享有盛誉,直接传其法者有牛石慧、万个等人。对后世画坛影响更为深远,清中期的华喦、扬州八怪,晚期的赵之谦、任颐、吴昌硕,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人,都受其艺术启迪。
上一篇:诗词曲赋文论·朱彝尊
下一篇:历代先哲、学术流派·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