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玉篇
南朝梁陈之间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所撰写的一部字书。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经史,擅于文字音义。《玉篇》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共30卷,收字16917个,是继《说文》之后一部按汉字楷书形体编排的重要字典。顾野王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综合群书,网罗诸家学说,从而澄清是非,纠正错误。他在叙中说:“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异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备矣。”
《玉篇》的体例基本与《说文》相同,但比《说文》有较大的改进:①以楷书汉字为收字、解释的对象,字数比《说文》多7564字,这说明社会在前进,说明语言在丰富、发展;②对传统的部首体例作了重大的改革,删原有的十部,新增了十三部,使部首排列更为合理;③从解释上来说,先用反切注音,偶而用直音,然后详细解释字义,既引前代字书,又大量引证前代古籍原本《玉篇》现只存残卷,存于日本,我国只有罗振玉的影印本。今本《玉篇》又称《大广益会玉篇》,注释较原本简略,但收字增加到22561个,这是由唐朝孙强增加的,后来宋代陈彭年等人又重新作了修订。由于今本对释义和例证删减,因而大大降低了本身固有的价值。由于原本《玉篇》所处的年代正是汉语发生重大变化的年代,所以今天看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引证古书达53种,注释17家,这些都可以作为考证古籍的极重要的根据;它的反切注音保存当时的古音面貌,为研究当时的音韵提供了材料;同时,它又是研究中古汉语文字、训诂的极好材料。由《玉篇》的全书面貌我们也可想象得到当时大型词典的编纂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期。今本《玉篇》由于收字丰富、注释简明,至今仍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原本有清光绪间黎庶昌手抄本及罗振玉影印本、中华书局1984年合印本(即黎、罗二本合印),今本指陈彭年等编修的《大广益会玉篇》,有清张士俊译存堂本、曹寅扬州诗局刻汲古阁藏宋刊本及《四部丛刊》影印建德周氏所藏之刊本,今中国书店1983年和中华书局1987年都对张氏译存堂本影印出版。
上一篇:天文历法·灵台
下一篇:历代先哲、学术流派·王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