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笔法记
一作《山水受笔法》、《水山录》。中国山水画论著。五代后梁画家荆浩著。旧称此书附于其《画山水赋》后,共一卷。书中作者假托太行山洪谷石鼓岩间一老叟之口提出许多新的绘画思想。①提出画有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原则。“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指作画时要心手相应、造型肯定;“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一作遗)不俗”,即笔迹应为造形服务,既要技法淳熟又不能为陈格所束;“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指须对所画之物进行深入思考,不应被枝节缠绕;“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指取景应反应出季节与气候的特征,集中客观对象的精华并表现其神韵;“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指用笔要有法度但又能行笔自如,富有变化;“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意为用墨应表现对象的体积、明暗,墨韵变化自然,似鬼斧神工。并提出“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的见解。②提出品评标准和表现能力的“神”、“妙”、“奇”、“巧”四格。作者提倡的“神者,亡有所为,任运成象”。是一种主观精神与客观物象相融的境界。③指出用笔有筋、肉、骨、气“四势”,要求画家作画应将旺盛的生命力倾注于笔端。④提出绘画存在有形病和无形病二病。有形病是对客观世界的外部形态缺乏科学的表现,可以更正;而无形病则虽有画艺,但毫无气韵,失去了感人的艺术魅力,无法更改。作者十分重视人格的完善,通过“古松赞”,“不凋不容,惟彼贞松”,将松树移情为有“君子之风”,是后来画学上“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李日华《紫桃轩杂缀》)的先声。同时作者还认为笔法应基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山水之象,气势相生”,遂有峰、顶、峦、岭、岫、崖、岩、谷、峪、溪、涧之异别。“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原”;“随类赋彩,自古有能”而“水晕墨章”,则兴于唐代。注重从人的精神气质、道德修养出发来阐述笔法,也对唐代兴起的水墨画及其得失进行了分析,反对笔墨分离。如评李思训“虽巧而华,大亏墨彩”,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此书《新唐书·艺文志》中列为荆浩所著,但在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却疑为后人依托。
上一篇:小说·穆天子传
下一篇:古代典籍·管子·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