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纪年制度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多种多样。①帝王纪年:这种中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方法,即用帝王的名字或王号加上他在位的年份序数来纪年,在《尚书·商书》中有所谓的“太甲元年”,就是这一类。到了汉朝,每个帝王登基之后都要加一个新年号,以年号加该年号行用的年份序数来纪年,有时,一个皇帝在位期间要用几个年号,年号改时纪年序数都从头计算。②岁星纪年法。产生于春秋时代,因为各侯国都采用自己的历法与帝王纪年系统,在交往中不很便利,于是产生了这种纪年法。岁星即木星,先人通过长期观测,发现木星在12年中在星空中自西向东运行一周天,因而把一周天从西向东分为十二段,也称为十二次,岁星每进入一次就代表一年。十二次自西向东依次是: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菼、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第一次的中心被放在冬至点上。某年木星运行到某某星次,就被称为“岁在××”。③太岁纪年法。为了把干支引入岁星纪年系统,先人们假想了一个天体——“太岁”,它与岁星的运行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并且,古人将天赤道附近分为十二等分,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称呼,计量的方向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岁星每进入一次,太岁也相应进入一个固定的辰次,人们把它配以专门的名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由于岁星实际的公转周期是11.86年,不是正好12年,所以每过84.7年其实际位置就要比岁星纪年系统中的岁星位置超前一次,这种现象直到东汉刘歆才彻底认识,因而提出了岁星超辰问题,认为岁星每144年超辰一次。但从这时(东汉)起,干支纪年从太岁纪年法中分离出来,岁星纪年法与太岁纪年法就基本上被废弃,而只沿用干支纪年法了。④干支纪年法。天干与地支相配,组成60甲子,60年一循环。我国干支纪年法自东汉建武三十年(54)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目前我国史学界仍然广泛地采用干支纪年法,尤其在叙述近代史上一些重大事件时,比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我们现在通行的日历上也明确标有干支纪年。这是我国特有的纪年方法。⑤生肖纪年法。与十二地支相应,每一地支对应相应的一种动物,它们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一轮回。十二生肖纪年在秦代的书籍中就有记载,地支与生肖的对应关系也基本一致。
上一篇:绘画·簪花仕女图
下一篇:古代典籍·经传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