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侮·太平军痛击“洋枪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太平军将士们勇敢地肩负起同侵略军和清军两面作战的重任,在上海地区,在江苏南部,在浙江境内,与“洋枪队”以及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表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同强虏抗战的大无畏气概。1860年5月,太平军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解除了天津的肘腋之患。为发展胜利,巩固天京,太平天国统帅部作出了乘胜扩大战果,开拓江山,进军苏、常的决定。6月,由忠王李秀成统率的太平军,连下常州、无锡、苏州三地,并向松、沪进逼。为抵抗太平军的进攻,英、法等国与清王朝地方政府串通一气,准备以武力阻挡太平军收复上海及其邻近地区,招募、组织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充任领队,另外,英法还增加了在上海地区的舰队和正规军,分别驻扎在吴淞口和英法租界,准备伙同“洋枪队”与太平军为敌。
松江城之战是太平军与“洋枪队”的首次交锋。7月初,华尔率“洋枪队”约三百人,进犯松江。守城的太平军在陆顺德统率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便挫败了敌人的进攻,“洋枪队”几乎全军覆没,华尔的残兵狼狈溜回上海。7月16日,华尔又重新招募菲律宾以及英、法、美等国在沪的流氓,出动三百兵力、火炮十门,再犯松江。太平军守城士兵先后击败其两次冲锋,但于第二日松江失守,“洋枪队”为此也付出了伤亡过半的代价。8月8日,“洋枪队”进攻青浦,9日,太平军以优势兵力,分路出城迎敌,大败“洋枪队”。太平军乘胜猛追,8月12日收复松江,并从青浦、松江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向上海进军。太平军统帅李秀成向上海百姓发出谆谕,要求地方官绅“洗心革面,作速投诚”,同时,又对各国领事发出通告,太平天国“只与清妖敌对,而与诸外国则并无争执”。太平天国对侵华欧美各国,虽误认为同信基督教,曾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经过松江、青浦之战,逐步认识了外国侵略者的真面目,从盲目和好转向先礼后兵,反侵略的立场渐趋鲜明。8月18日,太平军进兵上海,英法联军阻击,为表示“不扰外人”的诚意,太平军没有还击,伤亡甚重,旋即后撤。20日,英军又一次拦阻太平军的进攻,太平军返回松江、黄浦。英法侵略者从此撕下了伪装中立的外衣,直接派兵与太平军作战。到1860年10月签订了《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更是把太平军视为在华夺取种种特权的重要障碍。从此,太平军揭开了奋勇反击外国侵略军的新篇章。1862年1月7日,李秀成自率大军,水陆并进,再攻上海,先后占领上海附近地区,形成包围之势。2月中旬到3月初,“洋枪队”以强大兵力先后攻占了高桥、萧塘。自此,太平军制定了四面包围、稳扎稳打、待机攻守的作战方略,并把“洋枪队”作为主要敌人。此后,太平军在上海周围与侵略军、“洋枪队”鏖战两个月,先后在七宝、周浦镇、嘉定、青浦、南桥、石林、奉贤南桥镇作战。在频繁的战斗中,虽在作战兵力上始终占优势,但由于抵挡不住敌军新式重炮的轰击,一再失利,未能进入上海。但太平军从挫折中总结了经验,针对侵略军炮火猛烈的特点,找到了对付的办法,并为尔后痛击侵略军创造了条件。
5月18日起,太平军开始了新的进攻,收复了嘉定、青浦,活捉了“洋枪队”副领队法尔思德。正当上海外围太平军处于先挫后胜、中外反动势力计穷力竭的有利形势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又被湘军曾国藩部围困,天王洪秀全严令李秀成从上海撤兵回救天京,致使攻复上海之战功败垂成。太平军于1862年上半年在上海地区与侵略军鏖战的前后,还在浙江宁波、绍兴地区同“洋枪队”和外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太平军名将黄呈忠、范汝增,于1861年奉李秀成之命,统率数万大军,开辟浙东基地,主要目标是攻取沿海重镇宁波。宁波是《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埠之一,外国侵略者侵华的一个据点。这样,太平军从进军宁波起,就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文武两条战线的斗争。外国侵略者获悉太平军将进攻浙东,于1862年5月10日向太平军进犯。侵略军依仗新式重炮,击毁了太平军的炮台和其他防御设施,太平军击毙法海军舰长耿尼、英军官科诺华等二十八人,击伤英舰长克莱吉等,之后,太平军撤至慈溪、余姚一带集结。外国侵略者商调华尔的“洋枪队”向浙东太平军控制地区推进,太平军在余姚接连三次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击毙了华尔。太平军两路反攻宁波虽未实现,却打得侵略军损兵折将,惶恐不安。侵略军在宁波一线得手后,又开始进犯绍兴。太平军先后两次打死侵略军的两位主要统领:勒伯勒东和达尔第福。太平军坚守绍兴达四个月之久,3月15日退往萧山。到了1863年,在中外反动武装的进攻下,太平天国只剩下天京和苏南的部分地区。2月14日,奥伦率“洋枪队”进犯太仓,苏南保卫战开始。到1864年7月,太仓、吴江、苏州、常州、天京先后失陷。太平军战败。
太平军与外国侵略军的较量,是继三元里民众武装抗英斗争之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反侵略作战。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军和“洋枪队”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上一篇:天文历法·天地起源的学说
下一篇:历代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