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侮·抗击沙俄入侵的战争
16世纪中叶以前,俄罗斯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自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起,俄国开始派商人、冒险家叶尔马克等人越过乌拉尔山,入侵西伯利亚,进而闯入中国边疆。明崇祯五年(1632),沙皇扩张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后,建立了雅库茨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据点。明崇祯十二年(1639),沙俄侵略者从鄂温克人口中得到了关于黑龙江的消息,于是便朝夕梦想占有这富饶的地方。
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年),戈洛文派其文书官波雅科夫率领一支132人的队伍,携带枪支弹药向黑龙江窜犯,次年闯入黑龙江,遭到我国各族人民的抗击。清顺治二年(1645),波雅科夫率残余的五十多人逃还俄国。顺治六年(1649),雅库茨克长官派哈巴罗夫率领七十多名哥萨克人,经勒拿河、奥廖河和通吉尔河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强占我国达斡尔族头人拉夫凯的辖区,遭到当地人的反抗。哈巴罗夫感觉到侵略力量的不足,遂留下斯捷潘诺夫一伙驻守,自己回雅库茨克求援。顺治七年(1650),这伙人再次侵入黑龙江,突袭雅克萨,以扩大侵略据点,这一次他们新增了一些火炮和枪支弹药,人员达到130人。驻守宁古塔(今宁安)章京海色奉命出击,派捕牲翼长希福等率领清军在顺治九年(1652)二月十五日同哈巴罗夫俄军激战于乌扎拉村。清军本来取得了很大胜利,而在攻打俄军据点的关键时刻,海色下令捉活的,使敌人得以喘息,反败为胜,海色因此被处死,希福革职。哈巴罗夫也惧于中国军民的气势,乘船向黑龙江上游逃窜。不久,哈巴罗夫解职回国,由斯捷潘诺夫接替。当地的少数民族及训练有素的清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侵略者。斯捷潘诺夫在呼玛河与黑龙江会流的地方建呼玛城,负隅顽抗。顺治十五年(1658)六月,清宁古塔都统沙尔虎达率战舰40艘同侵略军激战于松花江下游,歼敌270人,击毙斯捷潘诺夫。次年,清军收复雅克萨,拆毁呼玛尔堡。到顺治十七年(1660),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肃清。
但是,没过多久,沙俄侵略者又至雅克萨筑城盘踞,并在黑龙江流域四处侵掠。清政府虽屡次遣人宣谕,反复告诫,都无济于事。康熙帝于是决定进剿东北地区沙俄入侵者,以战争保卫国土。加强了战备之后,在康熙帝主持之下,清军打响了雅克萨之战。康熙二十四年(1685)正月,康熙帝命都统公彭春等统兵,带3 000人前往收复雅克萨。四月,清军携战舰、火炮、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瑷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进发。五月二十二日(6月23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彭春先向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头目托尔布津送了通牒,要求俄军撤至雅库茨克,但俄军不肯。二十三日(6月24日),清军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城,陆师布于城南,战船列于城东南,红衣炮(荷兰炮)置于城北。二十五日(6月26日)黎明,发起进攻,二十六日(6月27日),托尔布津投降,俄军撤至尼布楚(涅尔琴斯克)。清军将雅克萨城付之一炬,然后撤到黑龙江城(瑷珲)。第二年,俄军又在托尔布津率领下返回到雅克萨,依旧址筑城,并获得足够两年用的粮食。当时守城俄军已增至826人,拥有大炮11门。康熙二十五年(1686)二月,清帝颁谕命将军萨布素等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黑龙江城,并以此为基地攻取雅克萨城。五月,清军2 000人从瑷珲出发,七月进抵雅克萨城下,围城勒令俄军投降。托尔布津未予理采。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拜顿代其指挥,继续顽抗。二十五日(7月15日),清军考虑到俄军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而且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草供应不便,便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俄军被围近一年,战死病死很多,战斗力大减,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九月,沙俄遣使飞驰北京,投递国书,请求停战谈判。康熙帝立即答应了沙俄的请求,并准许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康熙二十七年(1688)八月,清军后撤至瑷珲和墨尔根。
历时两年的雅克萨之战,以清军胜利而告终。这是我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侵略的战争,也是为保卫东北边防而进行的长期的、反复斗争的一次胜利,它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扩张的侵略计划。此后,中俄进行了边界谈判,康熙二十八年(1689)七月,双方正式缔结《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从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讷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上一篇:抵御外侮·抗击沙俄侵占我国东北
下一篇:体育·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