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完成统一北方后病死。军政大权落到外戚、大贵族杨坚手中。581年,杨坚废掉北周静帝宇文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朝,是为隋文帝。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一方面继承周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和一些措施,一方面又取消或改变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加强了国力,为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隋文帝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作为中央权力机关。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叫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叫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关,处理全国行政事务,长官叫尚书令。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度支部、兵部、都官、工部等,分掌全国政务。开始确立三省六部的官僚体制。对于地方行政机构,改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制为州(郡)、县两级制,裁减了不必要的机构。节省了国家开支,也便于政令的推行。在选举制度上,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不再以门第高低来选拔官员。取消州、县长官自行任用属员的权力。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隋炀帝时还开始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进入仕途打开了门户。在兵制上,军人的户籍、田地归地方管理,改变了军户、民户分治的办法,府兵由中央的十二卫及所属兵府统率。这些改革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采取政治措施的同时,隋朝又实行搜括户口、均田、租调、开凿河渠等项经济措施。隋朝统治者实行严格的户籍法,对农民进行登记,编入户籍,按官定的统一标准划分户等。并责成地方官吏认真检查、核实户口,把荫庇在门阀世族地主手里的农户搜括出来,变为国家编户。公元585年,新编入户籍的就有164万余口,增加了44万丁男。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规定:一夫一妇受田一百四十亩,每年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后减为二丈),服役三十天(后改为二十天)。虽然各级官吏可按品级高低以及奴婢、耕牛分别占有超过农民许多的土地,但农民毕竟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较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隋文帝及其继承者都比较注意水利建设。584年,隋文帝命令开通广通渠。隋炀帝更大规模地发展漕运。于公元605年至610年间,先后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了通济渠(从洛阳到淮安)、山阳渎(从淮安到扬州入长江)、永济渠(从河阴引黄河入沁水,北达涿郡)、江南河(从镇江到杭州)四大首尾相连的水渠,即大运河。大运河长四千余里,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联系。
在隋政府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加强了国家力量的同时,隋文帝就积极着手灭陈的军事部署,大造战船,训练水师。588年10月,隋军50万余人分兵八路,水陆并进,大举南下。而立国在长江以南的陈朝的政治却非常腐败。就在隋军发动总攻的时刻,陈朝君臣依然饮酒赋诗,寻欢作乐,妄图以长江为偏安江南的天堑。589年初,隋军分两路渡江,迅速会师建康(今南京)。隋朝只用了四个多月时间就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虽然它只存在37年,但是,无论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历代改革变法运动·隋文帝改革
下一篇:历代农民起义·隋末农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