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两汉散文·班固与《汉书》
一、
班固(32—92)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他幼年聪颖好学,九岁能诗能文,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通晓百家之言,学问渊博,为时人仰慕。其父班彪曾续《史记》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一说一百篇),记载了武帝之后的西汉历史。班固二十三岁时,其父死而返乡,见《后传》不够详尽,遂进一步搜集史料,续写父书。永平五年(61)有人上书明帝,告发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后赖其弟班超求见明帝,说明原委,明帝见其原稿,也表赞赏,因而获释,出为兰台令史。一年后,擢升为郎,典校秘书,并奉诏撰写《汉书》。章帝建初三年(78),班固升任玄武司马。翌年,章帝在白虎观召集著名儒者讨论五经异同。班固以史官兼记录参加。后来根据会议材料写成了《白虎通德论》(亦名《白虎通义》)。章和二年(88)间,因母丧而去职。
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命固为中护军。窦宪乘胜登览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作铭。永元四年,窦宪以外戚擅权,被和帝迫令自杀。班固受株连也入了狱,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死后,《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由其妹班昭奉诏补写;马续(马援之侄孙)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汉书》全书经过四人、历时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而主要撰写者是班固。
二、
《汉书》亦名《前汉书》,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政权倾覆(23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西汉历史,由二十纪、八表、十志和七十列传等四个部分组成,凡一百篇,后人厘为一百二十卷。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在体例和内容上虽多有承袭,但《汉书》不仅史料丰富,在体制上也略有不同。汉武帝太初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均有记载,其中的纪传,《汉书》多用《史记》旧文,略有增删;太初以后的西汉历史,则系新撰。《汉书》改《史记》的八书为十志,十表为八表,废世家而入列传。《汉书》的精华在“十志”:它取法《史记》的八书,但纪事详于八书,除了《律历志》、《礼乐志》、《食货志》、《郊礼志》、《天文志》、《沟洫志》分别合并,补充《史记》的八书之外,还新撰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和《艺文志》,分别记述了法律制度、行政区划、物产经济和风俗民情等;而《艺文志》则继承刘歆《七略》一书的体例,论述了我国古代各种学术流派,纪录了存世的有关书籍,使其成为我国最早以记学术流派为核心的图书目录。
《汉书》虽与《史记》并称,但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却有若干不及之处。由于作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是奉诏撰史,《汉书》往往用统治阶级观点去论述和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缺乏司马迁那种独到的深刻的见解和批判精神。但是,班固作为一位良史,却能以求实态度,秉笔直书,因此,也有不少作品比较有价值。它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西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黑暗和社会的阴暗面;它也在人民遭受的疾苦和灾难上作出反映,并表示同情;同时,也颂赞了一些正直人士的品德和功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西汉历史的真实性。比如,在《霍光传》中,暴露了外戚的专横酷虐,及其爪牙们仗势横行的恶迹;在匡衡、张禹等一些“儒相”传记中,对于他们的“持禄保位”、利己误国的伪善嘴脸,给予无情的嘲讽;在张骞、苏武等人的传记中,却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高度赞扬了他们的崇高品德和民族气节。在《循吏传》中,对于那些体恤民瘼的正直勤政的官吏,也给予应有的褒彰。《汉书》中的人物传记,从总体上看,略逊于《史记》,但在某些作品中,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作品,结构严谨,材料充实,语言精湛,人物描摹也细致形象,绘声绘色。《李陵传》和《苏武传》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班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他还是东汉文坛上的一位重要的辞赋家。他的《西都赋》和《东都赋》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代读者中,都很著名。后人将其诗文辑成《班兰台集》传世。
上一篇: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南北朝散文·王羲之
下一篇:先秦(含秦)散文·诸子散文·孟轲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