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含秦)散文·诸子散文·孟轲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其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全篇十六章,此为第十五章。文题并非原有,是摘文尾二句题之。
这篇文章就环境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命题,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论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深刻阐明了勇于面对困境,锤炼自身,决不耽于安乐,消磨意志,不然,就会遭受失败,甚至灭亡的一个巨大修身治国的重要道理。
****
这篇短文内容丰赅,层次清晰,三个小段,也是三层意思——
一、“生于忧患”的历史榜样;
二、“生于忧患”的理论依据;
三、由“生于忧患”推及多难兴邦。
“生于忧患”的历史榜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一、诠词释句:
舜发于畎亩——舜,传说中古代帝王,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据传,舜原耕于历山,唐尧起用他为摄政,尧死继位。畎(quǎn犬)亩,即田地间。发,起用。
傅说举于版筑——傅说(yuè月),商王武丁之大臣。原在傅岩替人筑墙,武丁发现后用之为相。版筑,古代筑墙,在两块夹板中填土捣实成墙。
胶鬲举于鱼盐——胶鬲(gé革),商周之际的人,以贩卖鱼盐为业,西伯文王荐举给纣王。商亡后,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即管仲,初为齐国公子纠臣僚,由鲍叔荐举,齐桓公用为卿相,助桓公成就霸业。举于士,从狱官手中获释而起用。“士”,此指狱官之长。
孙叔敖举于海——姓蔿(wěi委),名敖,字孙叔。初隐居海滨,楚庄王爱其才,举为令尹(国相)。
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秦国大夫。他原为虞国大夫,虞亡时被晋人俘去,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后出走至楚,秦穆公又以五张羊皮赎回,用为大夫,助穆公建立霸业。
二、略述大意:
文章开头就列举了自唐虞至春秋战国六位历史名人的“发迹”为实例,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历经忧患,饱尝苦难,不折不挠,然后成为杰出人物的。“生于忧患”的论点,就是从这里提炼了出来,说服力甚强。
“生于忧患”的理论依据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其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诠词释句:
降大任——使之任大事也,若舜以下是也。(用朱熹说)
饿其体肤——使他受饥馁,瘦肤体。
空乏其身——使他经历贫困之苦。空,贫也;乏,绝也。
行拂乱其所为——朱熹注:“拂,戾(lì利)也。言使之所为不遂,多背戾也。”意说,使他每一行为总不能如意,难达目的。
动心忍性——竦动其心,坚忍其性(用赵岐、朱熹注)。
曾与恒过——曾,通“增”;恒过,经常犯错。
衡于虑与而后作——汉赵岐注“衡于虑”曰:“衡,横也。横塞其虑于胸臆之中。”意谓,思虑填胸,心境郁闷。而后作,然后才有所作为。作,此有奋发,兴作之意。
征于色与而后喻——征,验也。色,颜色,面色。喻,晓也。意谓,表现于面色上,(吐发于言语中),这才能使大家了解。
二、略述大意:
天将一个重要任务落到某人身上时,总是先磨炼他的意志,劳苦他的筋骨,使其在实践中经受多种多样的考验,这才能让他的心理受到震动,性格得以坚忍不拔,而且,还要使他在不断犯错改错中增长自己的才智,树立遇险不惧,遭败不馁的勇敢精神,为担负历史大任创造优异条件。这才不辜负历史之所托。
由“生于忧患”推及多难兴邦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诠词释句:
入与出——赵岐注云:“入,谓国内也;出,谓国外也。”
法家与拂士——前者,指遵守法度之臣;后者指辅弼国政之贤士。拂,通“弼”。
二、略述大意: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没有有法度的良臣和足以辅政的贤士;在国外,如没有相与对抗的邻国和外患的忧惧,经常处在顺境之中,那么,这样的国家,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知,忧愁祸患可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使人毁亡。懂得此理,就可立于永远不败之地。
上一篇: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两汉散文·班固与《汉书》
下一篇:先秦(含秦)散文·诸子散文·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