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含秦)散文·诸子散文·老聃与《老子》
老聃(dān丹) 相传即老子之外字,春秋后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据《史记》载,他姓李名耳,字伯阳,周守藏室之史也,即周朝管理藏书之史官。老子生卒年不详,据近人查考,“老子生当周定王、简王之世(即前606至前571间)。孔子五十一见老子,为敬王十八年(前502),老子已八九十岁,其卒年虽不可知,而《庄子》载秦失吊其死,则非不知所终者也”(用马叙伦说,见《老子覈诂》)。后退隐著书立说。
《老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部哲理散文,但不是老子自己亲手写成的,而是由其门徒辑录的一种语录式著作。全书八十一章,凡五千言,分上、下两篇:即《道经》与《德经》,故又称《道德经》。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则上篇为“德”,下篇为“道”。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老子》最早的版本。
《老子》成书年代,学术界争而未决。但一般都认为它是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是经过门徒及其后学的不断发展补充而逐渐成为“定本”。从此书的思想内容和所涉及的问题来看,它可能编定于战国初期,而基本内容则保留了春秋时期的老子思想。《老子》的注家甚多,众说纷纭。现存较早注本为汉河上公注本,而通行本有晋王弼的《老子注》和清魏源的《老子本义》。
《老子》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哲学、政治、军事、文化、自然与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中蕴含着丰赅的、深刻的辩证思维,是我国在认识论上比较系统的、朴素的辩证法,许多警句长期流传于社会。它的自然观,以及历史观与社会观,虽然包含有落后的因素,但不可邃断老子整个哲学体系为“彻底唯心主义”,或“完全的唯物论者”,不能把古人现代化。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哲学本身包含着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展的两种可能趋向。只看到老子哲学的一个趋向,而否认另一趋向,都不符合哲学的本来面貌”(用任继愈说)。
《老子》文章优美,语句整饬,文字简朴,辞约义丰,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具有诗歌风致,使哲理散文富有文学美感,而文体,是为简约的语录体。
上一篇:唐宋散文·唐代散文·罗隐
下一篇: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两汉散文·王充与《论衡》·自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