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制度·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以汉代的 “察举” 制度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可供操作的人才评估标准,以向朝廷提出准确的推荐意见。“九品” 就是将士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中正” 是官名,各州、郡、县都设有 “中正”,负责对本地士人的德行和才能按照 “九品”作出评估,送朝廷吏部,吏部依据所定品级的高低授官,故又称 “九品官人法”。这一制度始于魏文帝曹丕当政的时代,在实行之初,由于不分门第尊卑,唯才是举,故对革新汉末吏治的流弊产生了积极影响。司马懿当政后,便开始任用世族豪门担任各地的中正官,这些中正官在品评人物的时候,常常注重出身门第,个人才能反倒退居其次。而朝廷根据这种评估结果来授官,自然就出现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现象。“势族” 就是门第显赫的大家族,如王、庾、桓、谢等; “寒门”并非经济贫寒的家庭,而是门第卑下的普通家族。这样,“九品中正制” 就渐渐蜕变为名门世族把持选举、垄断官场的工具,最后终被科举制度取代。但其 “九品”的概念却流传了下来,成为唐宋以后划分官员等级的基本方式。
上一篇:伦理学·品格·中庸
下一篇:史学·史籍·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