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命题·人皆可以为尧舜
儒家关于人性的著名命题。语出 《孟子·告子下》。尧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人,在儒家心目中,圣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孟子的看法,从人的本心上说,众人与圣人没有差别,都是一个善字,差别在于圣人保持了本心,而众人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本心。只要众人行尧舜之道,收其“放心”,就能成为圣人。孟子的这一命题,在佛教禅宗广为流行后,才引起儒家学者特别的注意。禅宗主张人人心中都有佛性,只要 “明心见性”,就能 “立地成佛”。这样简捷的法门,对芸芸众生当然具有无限的魅力。相比较之下,汉唐儒家的圣贤真是高不可攀,不说一般百姓,就是绝大多数儒生也不敢有以圣贤自期的奢望。于是,在宋代,儒家学者便抬出孟子的人性论来,要与禅宗的 “佛性” 论争夺信徒。陆九渊说: “心只是一个心。我之心,我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如此。”其弟子杨简说得更明白: “人心自善,人心自灵,人心自明。人心即神,人心即道。人人皆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同,人人皆与天地同。”明代王守仁将孟子所谓人皆有之的 “良知” 称为 “人心一点灵明”,就是这 “一点灵明”,便是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根据。陆九渊甚至说: “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其目的就是把历来令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的圣贤与常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激发众生皈依儒教的向善之心。人是否都能成佛或成圣,在现代看来,当然毫无意义,但在古代,却无疑具有莫大的魅力。
上一篇:礼俗学·节日·人日
下一篇:宗教学·儒教·附:经学·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