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修养·养气
儒教提倡的修养方法。“养”是培养,“气” 是一个很难用现代科学术语表述准确的概念,类似于 “气功” 的 “气”,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不过,儒家所谓的 “养气”,主要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或人格境界,近似于 “气质”。这种修养方法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孟子在回答弟子公孙丑关于 “不动心” 的问题时,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 “浩然之气” 就是儒家道德修养要达到的目标。据孟子本人解释,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且直,与道义相配,是 “集义所生”,即由“义”不断积累聚集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决非一蹴而就。孟子为了表述 “欲速则不达” 的道理,还特地讲了 “揠苗助长” 这个著名的寓言。据说,如果培养得法,这 “浩然之气” 就会四处扩散,上下流行,充塞于天地之间。这种境界,就是 “天人合一” 的宗教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人就能成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 “大丈夫”。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将儒教伦理与超凡人圣的宗教境界联系起来,这在古人心中产生的魅力,是今天的 “唯物” 论者很难想象的。但是作为一种超凡入圣的修养方法,孟子的 “养气” 缺少诸如道教修炼和佛教修持那样的可操作性,所以在后世,除了少数硕学鸿儒,一般人很难身体力行,于是就渐渐抽象为一个伦理学的话题,而不是人人奉持的修养功夫。
上一篇:宗教学·佛教·八正道
下一篇:伦理学·修养·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