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佛教·戒定慧
佛教修持的基本内容。合称三学。《翻译名义集》解释说: “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证真曰慧。” 三者相辅相成,是通往证涅槃、得解脱的路。戒就是戒律,是信徒必须遵守的法规,根据信徒入教深浅不同,佛教的戒律有六种: 三归、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三归是归依佛、法、僧三宝,这是信奉教义的根本,所以一切佛教徒包括在家的居士,都必须信受。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八戒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加三条: 不香华盖身 (不打扮)、不习歌舞伎乐、不坐高广大床 (不贪图享受)。五戒和八戒是在家居士应当遵守的。十戒和具足戒则是出家信徒应当遵守的。十戒是在八戒的基础上再加 “不食非时食” 和 “不蓄金银宝” 两条,适用于刚出家的沙弥 (小和尚)。具足戒,比丘 (和尚) 二百五十条,比丘尼 (尼姑) 三百四十八条,适用于升级之后的出家人。菩萨戒,一般指 《梵网经》 的十重四十八轻戒,是一切佛教徒都应当遵守的。定就是禅定,也称止或止观,原是印度各种教派共用的修持方法,目的在于息杂念,生信心。照佛家的分析,定是止心于一境的心理状态,因级别有深浅,禅定分为四种,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每一种达到的心理状态都不同,结果也不同,求得的知也不同。知就是慧,慧就是般若,就是证悟涅槃的明察力,不是通常说的智慧,而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宗教智慧。简而言之,佛教的修持从戒出发,由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此智慧就能断绝一切无名烦恼,证人涅槃解脱的妙境。
上一篇:伦理学·修养·慎独
下一篇:史学·史籍·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