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学·节日·重阳
登高望远的节日,在农历九月九日。《周易》 以九为阳数(阴数是六),九月九是两九相重,故称 “重阳” 或 “阳数节”。重阳时节,秋高气爽,菊花争艳,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饮菊花酒、佩插茱萸等习俗。唐代诗人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香草,据周处 《风土记》,佩插茱萸的目的是祛邪避灾,而饮菊花酒则是为了延年。唐人有诗: “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故重阳节又有 “登高会”、“茱萸会”、“菊花会”等名称。这些习俗的来源,据南朝道士吴均的 《续齐谐志》 记载,东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数年,一日,费长房突然告诉桓景说: “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赶快回去,叫家人各作绛色的纱囊,囊中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灾祸可消。”桓景日夜兼程赶回家,吩咐家人照此办理,才避免了灾祸。从此,民间相沿成俗,而且传入帝王家。明清时代,每逢重阳,皇帝还率领后妃,亲至万寿山登高。重阳节的翌日叫 “小重阳”,据 《岁时杂记》:“都城士庶,多于重九后一日再集宴赏,号 ‘小重阳’。”但这只是节日的余兴。
上一篇:文学·附:语言学·释名
下一篇:史学·体裁·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