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儒教·附:经学·今文经学
经学中影响深远的学派之一。今文经,与古文经相对而言,指汉代经师传述的儒教经典,因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 写成定本,故名今文经。今文经中,各经的传授又有不同的系统,例如,《诗》 有齐、鲁、韩三家,《易》 有施、孟、梁丘、京氏四家,《书》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礼》 有大小戴、庆氏三家,《公羊春秋》 有严、颜两家,等等。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所用的都是今文经。也就是说,今文经学是汉代的钦定神学,其特点是尊孔子为 “素王”,即有其德而无其位的圣王,以五经为孔子“垂教后世” 的圣经,所以今文经学尤其注重阐释发挥儒教经典中的 “微言大义”。由于对经文文本的理解不同,结果是人言言殊,甚至有“《诗》 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 无通义” 的说法。今文经学讲究 “通经致用”,将五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工具,例如,以 《禹贡》 治河,以 《洪范》 察变,以 《春秋》 决狱,以 “三百篇” 当谏书。汉儒喜言灾异,董仲舒还以 “天人感应” 为基础,发明了一种 “谴告” 说,来阐释灾异的产生: 君主如果有过失,天就先以旱涝、地震、日食等异象警告之; 不知改变,则将降大祸以惩罚之。刘向等人又以阴阳五行说为根据,将 《春秋》 及史籍所记灾异,与当时帝王将相的言行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建立起今文经学的历史观。西汉末年,今文经学与民间迷信渐渐合流,蜕变为谶纬神学,出现了神化孔子与儒教经典的高潮。东汉后期,谶纬神学逐渐衰微,古文经学始盛,经学大师郑玄兼采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遍注群经,于是经学内部的今古文趋于混同。直到清代后期,文网渐弛,士气复振,龚自珍等人不满于乾嘉学派脱离社会实际的考据训诂,于是重新鼓吹今文经学 “经世致治” 的传统,以 “春秋公羊学” 为旗帜,发为 “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到了近代,康有为更斥古文经为刘歆假造的 “伪经”,斥古文经学为王莽篡政的御用工具,于是高张今文经学的大旗,干预时政,甚至以孔子删述 “六经” 为 “托古改制”,鼓吹维新变法。因此,今文经学更偏重提供思想,而不是知识; 更关注政治人生,而不是学术问题。事实上,作为经学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今文经学已经超出了学派的意义,它提供了阐释学的一种经典模式,即所谓“六经注我”,借助经典来阐释时代精神或者发挥自己的新见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都是沿着这一路数下来的。
上一篇:政治学·学说·仁政
下一篇:宗教学·道教·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