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国家·回纥
古民族名。先世可追溯到商周时代生活在北方草原的以翟鸟为图腾的游牧部落,春秋时代被中原诸侯蔑称为 “狄”(翟、狄同音),以后,他们又“随世异名,因地殊号”,在汉文史书中相继被称为丁零、铁勒、敕勒 (有著名的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实际上都是同一名词的不同音译。其俗多乘高轮车,故又名 “高车”。后又称乌纥、袁纥、韦纥等,也是同一名的不同音译。丁零或铁勒曾先后臣服于匈奴、鲜卑、突厥等北方民族,公元四世纪末,这一古老的游牧民族在贝加尔湖以南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 回纥。在后来的数百年间,这一联盟不断扩大,最后在公元745年,即唐玄宗天宝三年,击败东突厥,建立了统治整个蒙古草原的回纥汗国。回纥汗国名义上是唐王朝册封的属国,曾派出骑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但唐王朝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唐肃宗急于收回长安和洛阳,与回纥军统帅相约:“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后又在边境立马市,以四十匹绢换一匹马的代价,收购回纥马,最多时一年曾达十万匹。回纥廉价换来的绢被转手卖到印度、波斯,最后辗转运销到罗马等欧洲国家。转口贸易使回纥贵族获得惊人的利润,使他们脱离游牧生活方式,在草原上建立起壮丽的可汗城。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的一支探险队在蒙古草原腹地的鄂尔浑河左岸,发现了这座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古都遗址,占地竟达二十五平方公里。公元788年,回纥向唐王朝自请改名为 “回鹘”,取 “回旋轻捷如鹘” 的意思。公元840年,回鹘的可汗城被其宿敌黠嘎斯人(吉尔吉斯人的祖先) 攻破,部众分三支西迁: 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 一迁吐鲁番盆地,称为 “西州回鹘”; 一迁葱岭以西,称 “葱岭西回鹘”。在以后的三个世纪中,西迁新疆的回鹘人曾经建立过强大的汗国,但在十三世纪以后就相继灭亡了。回鹘人与土著居民互相融合,并皈依伊斯兰教,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在元明时被称为 “畏兀尔”(回鹘的音转),这就是现代维吾尔族的前身。据现代史学家吕思勉 《中国通史·宗教》,中国人称伊斯兰教为回教,乃因其为回纥人所信奉而然。那么 “回回” 或“回民”一词,也就是后代民族寻根意识的表现。
上一篇:史学·史籍·四库全书总目
下一篇:史学·史籍·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