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体·戏曲
传统戏剧的形式。“戏曲”一词,始见于宋末元初,当时人有所谓 “永嘉戏曲” 的说法。元末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 所谓“戏曲”特指宋代的戏文。近代学者王国维著 《宋元戏曲史》,首次借用 “戏曲” 一词来通称中国传统的戏剧,其理由是: 中国戏剧自从宋代以来,尽管有杂剧、南戏、传奇、京戏以及各种地方戏等名目,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说唱结合的戏剧,既有“戏”,也有 “曲”,而且 “曲” 是中心,相当于西方的歌剧,故名“戏曲”。戏曲在古代是非正统文学,其产生与流行,主要是民间娱乐的需要,故其情趣与正统诗文有着雅俗之别。但是,随着文人学士进入曲苑,戏曲的品位也逐渐提高,其音乐、唱词以及表演艺术,日趋雅化。如明清文人创作的传奇,仅从剧本和题材看,就不能随便说它是俗文学。尽管传统戏曲有雅俗之分,但抒情性却是其共同特点,音乐、舞蹈以及诗化的唱词,使抒情性笼罩了一切,故王国维称传统戏曲为“抒情文学”。结构程式化、角色脸谱化、情节简单化等这些现代观众难以容忍的缺陷,在传统戏曲中都显得非常自然,因为这是演戏、唱戏,戏本来就是假的,故不必处处求真。这就形成了传统戏曲独特的审美角度,是欣赏艺术表演 (演唱和动作),而不是欣赏故事。所以,传统戏曲的名段常常被作为保留节目 (折子戏),经久不衰。观众虽然对剧情、唱词甚至动作都已滚瓜烂熟,但仍然能一往情深,如痴如醉,百听不厌,不断找到新感觉。现代戏剧如话剧,就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人对传统音乐日渐生疏,难以产生亲切感,而戏曲的简单的情节和幼稚的结构,实在难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于是传统戏曲的魅力也就丧失殆尽。
上一篇:宗教学·佛教·慧远
下一篇:政治学·人物·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