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国家·羌
古民族名。羌是分布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卜辞。据 《后汉书·西羌传》,羌族出自三苗,是 “姜姓之别”。其俗不立君臣,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他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羌族分为很多支,分布在今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其中一胡就是羌,十六国中的后秦就是由羌族建立的。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子孙在青海、甘肃一带建立的吐谷浑国,其主要成份也是羌人,按现代史学家范文澜的说法,鲜卑统治者最后都羌族化了,吐谷浑实际上是羌族国家。与此同时,或在前,羌族的一个分支发羌从青海进入西藏,隋唐之际,在入藏的羌族部落联盟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吐蕃 (音波)国,奉赞普 (雄强丈夫) 为君主。唐太宗时,吐蕃国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到长安,请求通婚。唐太宗选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并特地为文成公主准备了一份奇特的嫁奁,除了金银器皿、珠宝首饰、丝绸衣物外,还有各种汉文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吐蕃和唐朝的友好关系持续了近百年,中唐以后,吐蕃趁唐朝内乱,向外扩张,灭掉青海的吐谷浑,然后对唐作战,占据西域四镇和河陇地区。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吐蕃军攻入长安,抢掠而去。唐德宗采纳李泌的建议,联合回纥、大食、南诏三国共攻吐蕃,使其四面受敌,穷于应付,逐渐衰落下去。唐末,吐蕃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旧五代史·吐蕃传》说:“至五代时,吐蕃已微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 《宋史·吐蕃传》说: “其国自衰弱,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矣。”直到元初,这种局面才逐渐改观。吐蕃的发羌就是后来藏族的祖先。英语称西藏为Tibet,就是吐蕃(音波) 的译音。北宋时定都今宁夏银川东南的西夏,也是由羌族的一支党项羌建立的。西夏曾占有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历时近二百年。
上一篇:史学·体裁·纪传体
下一篇:政治学·制度·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