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流派·花间派
晚唐五代的一个词派。五代十国时,中原板荡,蜀中却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一时间文人荟萃,流连忘返。前后偏安西蜀的两个小朝廷自知没有统一天下的力量,便沉缅在独立王国的安闲之中,歌舞升平,自得其乐。于是,以娱乐为主的曲子词便流行开来,后蜀宫廷文人赵崇祚将这些曲子词汇编成一书,取名《花间集》,入选的十八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和凝是北汉宰相 (时称 “曲子相公”),张泌可能是南唐词人,其他都是蜀中宫廷文人或文学侍臣。这些词人歌咏的主题大都是男女艳情、离愁别恨,低回婉转、香软柔艳,类似齐梁间的 “艳诗”,故有人将其称为 “艳词”,而将集中所选词人及风格相近的词人统称为 “花间派”。《花间集》 将晚唐浪漫词人温庭筠列于卷首,表示西蜀词人的源流所自。事实上,所谓 “花间派” 有两种主要风格,一是温庭筠的侬艳华美,一是韦庄的疏淡明秀。温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以艳丽细腻的笔触描画一个慵懒娇媚的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韦词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以清淡疏朗的笔触描写江南美景以及人生的惆怅。这在 《花间集》 中算相当含蓄的。有些词人描写男女燕婉之私的笔触非常直露,被后代正统文人斥为 “桑间濮上之音” (黄色歌曲)。但是,“花间词派” 的情趣虽不符合儒家 “诗教”,却是文人心态的自然流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排斥人有七情六欲。于是在北宋前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正统文人如欧阳修、晏殊等人,一方面在诗文中 “言志”,另一方面又在词中 “言情”,其风格显然是承 “花间” 余绪而来。后代有些读者居然不敢相信欧阳修这样的正人君子也写 “花间艳词”,竟大胆假设说欧阳修的这些词是“伪作”,是小人为了玷污诗人的名声而故意搞的 “栽赃陷害”。清朝经学家兼词人张惠言却根据《诗经》 “比兴” 的传统,另创新说,说是这些 “花间艳词” 中别有 “寄托”,表现了“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已之情”,类似 《离骚》中的 “香草美人”。实际上,“花间艳词”就是当时的 “流行歌曲”,并无多深的寄托。
上一篇:史学·史籍·艺文类聚
下一篇:宗教学·儒教·附:经学·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