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佛教·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的一种宗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因其创始人释迦牟尼被弟子尊为 “佛陀”,意即“觉悟者”,而其信徒也以 “成佛”为人生最高境界,所以称为 “佛教”。据传,在公元前五世纪,也就是中国春秋时代,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想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便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终于在一天夜里大彻大悟,洞察了宇宙人生的真谛,获得了解脱。这位王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被人誉为“释迦牟尼”,意即 “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悟道成佛后,便开始向大众宣说自己所悟出的宇宙人生的真谛,其内容主要包括“四圣谛”、“八正道” 与 “十二因缘”等等。简而言之,就是要人们抛弃俗世生活的种种苦因,去追求一种无忧无虑、超脱生死轮回的极乐境界,就是所谓 “涅槃”,就是所谓 “成佛”。释迦牟尼一生传道四十五年,足迹遍布恒河两岸,他的 “苦口婆心” 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人,其中既有王公贵族,也有乞丐妓女。信徒也学习他的榜样,纷纷出家,过起了清苦虔诚的修道生活,于是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团与教规。这就是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去世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教,由于释迦牟尼生前是口传教义,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于是在释迦牟尼逝世的当年,由大弟子迦叶出面,召集五百名师弟集会,共同忆诵佛说,其中有两位弟子忆诵的经、律二藏,被大家认可,结集成《阿含经》,这就是最早的佛教经典。经过弟子的一传再传,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系统,在释迦牟尼圆寂后的一百到四百年间,佛教便发生了大分裂,开始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两大派,后来这两大派又多次再分裂,形成的派别有二十部之多。这就是所谓 “部派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龙树、提婆师徒开创了主张“万法皆空” 的中观学派,无著、世亲兄弟开创了主张 “万法唯识”的瑜伽行派,为了取得在佛教中的正统地位,这些宗派标榜自己是 “大乘” 佛教,而把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贬称为 “小乘”佛教。“乘” 在梵文中的原意是 “乘载”、“运载”、“道路”,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轮回之此岸到达涅槃解脱之彼岸,优越于小乘佛教的自渡自救与个人解脱。小乘佛教虽然已有将释迦牟尼神化的倾向,但基本上还是将其视为人间的尊者,是人而不是神;大乘佛教却把释迦牟尼无限神化,把他视为超人的存在,实际上成了最高的天神。佛教虽然有神魔鬼怪、天堂地狱、生死轮回等等信仰,但根本信仰是 “佛”,其人生的终极关怀是 “成佛”。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印度佛教就开始分南北两条路线向境外传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传入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以大乘为主,为北传佛教; 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的,以小乘为主,为南传佛教。有趣的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当亚洲各国的王公贵族、小民百姓纷纷拜倒在佛陀脚下时,在印度本土,佛教却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到十三世纪初年,居然就断了香火,没有信徒了。本世纪以来,佛教开始向欧美地区传播,据新版 《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 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三亿佛教信徒。
上一篇:哲学·论著·传习录
下一篇:宗教学·佛教·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