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儒教·附:经学·古文经学
经学中影响深远的学派之一。顾名思义,所谓古文经,就是用先秦古文写成的经典,与用汉隶写成的今文经相对,故称古文经。不过在汉初,经师传授的都是今文经,没有古文旧本,所以汉武帝即位之初设立五经博士所用的都是今文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武帝末年,封地在曲阜的鲁共王想扩修宫殿,就动手拆除孔子故宅,意外发现了藏在夹壁中的古文 《尚书》、《论语》、《孝经》、《春秋左传》、《周礼》等。据说,鲁共王进入孔子故宅,隐隐听见宅内有音乐之声,感到非常恐惧,就停止了拆除。孔壁中发现的这些经典,以及当时毛亨在民间传授的 《诗经》(习称 《毛诗》,以与齐、鲁、韩三家所传今文 《诗经》 区别),原来都是用先秦古文写成,与今文经相比,最初只是书写字体不同,篇数互有出入,即版本系统不同。今文经学是西汉的官方神学,古文经只是在民间流传。因为没有列为官学,远离朝廷政治,所以古文经学更注重的是名物训诂,即读懂经典文本本身,这样就形成了一种 “实事求是” 的学风。西汉末年,刘歆始大力提倡古文经学,抨击今文经学 “抱残守缺”,建议朝廷将古文经列于学官,遭到今文博士的强烈反对,于是引发了持续两百多年的今古文之争。王莽执政时,曾将 《周礼》、《左氏春秋》、《毛诗》等古文经立为官学,并将其作为 “改制复古” 的理论依据。光武中兴后,便废黜了王莽所立的古文经,仍然以今文经为官学。但是,古文经学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体系,思想与方法等方面都与今文经学大异其趣,于是两派壁垒逐渐森严起来。由于今文经学蜕变为谶纬神学后,离经典本身愈来愈远,愈变愈荒诞离奇;而古文经学则以其朴实、严谨的学风,愈来愈受到士大夫的青睐,尤其是古文经学阵营中相继产生了贾逵、许慎、马融、郑玄这样渊博的大师后,今文经学就相形见绌,江河日下。东汉末年,郑玄以古文经学为本,并兼采今文说,重新注释儒教经典,这种杂糅今古文的经典阐释学号称 “郑学”。郑学给历时两百多年的经学今古文之争暂时划上了句号。直到清初,顾炎武为反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流弊,又重新提出恢复古文经学。由于清初文网甚严,士大夫动辄得祸,于是都忌言时政,埋头去考证经典中的文字、名物、典章等,到了乾嘉时代,便蔚成风气,研究范围也从儒教经典扩展到历史、地理、艺术、科学等古代典籍,形成了以考据为特点的 “朴学” 或 “汉学”。这种与古文经学一脉相传的古典阐释学,是一种实证的方法,对近现代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古文经学更偏重的是提供知识,而不是思想; 更关注的是学术问题,而不是政治人生。与今文经学一样,作为经学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古文经学也超出了学派的意义,它提供了阐释学的一种经典模式,即 “我注六经”,以文字训诂、名物考释等为手段,来阐释文本的意义。古文经学在学术研究上的影响,比其在思想史上的影响要大得多。
上一篇:宗教学·儒教·附:经学·刘歆
下一篇:文学·流派·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