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人物·商鞅
战国秦法家的代表人物。出身卫国贵族,原叫公孙鞅,后因军功,秦孝公将於、商两县 (今陕西商县东南) 的十五个邑封赏给他,故号 “商君”,又叫商鞅。曾入魏国,任魏相公叔座的侍臣。公叔座非常欣赏商鞅,叹为奇才,故在临终前向魏王竭力举荐商鞅为他的接班人,魏王未置可否,公叔座便劝说魏王杀死商鞅,不能让他离境前往他国,以免给魏国留下遗患,魏王许诺而去。公叔座颇感不忍,就将商鞅叫来,把前因后果说了,劝他立刻逃往他国。商鞅却不以为然,说: “魏王既不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了我呢?”结果不出商鞅所料,他并没有招致杀身之祸。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决心重振春秋时代秦穆公称霸诸侯的雄风,于是四方网罗人才,年约三十岁的商鞅闻讯,毫不迟疑地来到秦国,疏通孝公宠臣景监,得见孝公。前两次,商鞅先后向秦孝公陈说帝王之道,秦孝公根本不感兴趣,竟打起瞌睡来。秦孝公说: “帝王之业固然好,但时间太久,我不能等待。所谓贤君,就是生前就要扬名天下,怎能等数十百年才成帝成王?” 第三次,商鞅便只说霸者强国之术,终于说动秦孝公,委以国政,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力排众议,实行变法。在政治上,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在全国设县若干,县下设乡邑若干,乡邑推行什伍编户制,民户五家为一伍,什家为一什,一家犯罪,如不举报,则十家连坐; 在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 的政策,鼓励人民从事农业,严禁弃农经商,凡从事工商及游手好闲而致贫者,一律罚作奴隶; 在军事上,废除世卿世禄制 (爵禄世袭制),奖励军功,设军功爵位二十等,凡有军功者,不论出身贵贱,都可获得爵位以及田宅等赏赐; 在文化上,禁止游学之士,焚 《诗》 《书》;在风俗上,禁止私斗,成年男子必须分家,父子兄弟不得同居一室等。诸如此类的政策措施都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公布于众,群情哗然。当时太子犯法,商鞅说:“有法不行,是因为上面有人违法。”要对太子动刑,但太子是王位继承人,商鞅就下令对太子的师傅处以刑罚。并在渭水边杀了七百多人,使 “渭水尽赤”。秦国变法五年后,便成为西方强国。不久,商鞅亲自为将,统率秦军进攻东边邻国魏国,他采取诱骗手段,以故友身份邀请魏将前来谈判,在酒桌上拘留了魏将,然后发动突然攻击,大败魏军,迫使魏王割地求和,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魏王这才领教商鞅的厉害,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建议。商鞅权倾朝野,但其刻削寡恩,不讲人情,在宗室贵戚中积怨甚深。当时有人劝他给自己留条退路,他置若罔闻。秦孝公死,太子刚即位,就以谋反的罪名逮捕商鞅,商鞅逃到魏国避难,魏国还没忘商鞅背信弃义的老账,不但拒绝接纳他,而且将他送归秦国。商鞅在自己的封地中率领部下与秦军交战,结果战败被杀。秦王下令车裂商鞅,并将其满门抄斩。商鞅是典型的铁腕人物,也最能代表法家的特点: 果断干练、刻削寡恩。
上一篇:政治学·人物·唐太宗
下一篇:宗教学·佛教·喇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