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人物·孟子
儒家亚圣。名轲,鲁国邹 (今山东邹县东南) 人,其祖先是贵族,但幼年丧父,家境清贫。传说,孟母为了能给儿子找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曾三次搬家,当儿子嬉戏废学,她就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告以废学和断织一样,以此来激励儿子发奋读书。这就是“孟母三迁” 和 “孟母断织” 的故事。这类故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但在古代,却被作为教育子女成才的样板,广为流传。孟子曾经受业于子思之门,而子思又是曾参的弟子,这样算来,孟子就是孔子的三传。这一传授渊源在一千多年后,曾被程颐、朱熹等理学家发掘出来,做成了一篇划时代的大文章,而孟子本人也一跃而成为儒家的亚圣。不过,孟子生前的运气却不好,当时正值诸侯争雄之际,商鞅、吴起之类的政治家才是主角,孟子这样的慈善先生登台表演的机会很少,但他却以发扬光大孔子之道为己任,到处宣扬 “仁政”,反对攻战,说是 “不嗜杀人者” 才能统一天下,又劝君主要爱护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这些话在君主听来,都是 “迂远而阔于事情” 的空谈。不仅如此,孟子气盛,以 “好辩” 著称,即使面对君王,也当仁不让,咄咄逼人,如齐宣王认为 “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孟子就驳斥说:“贼仁叫作贼,贼义叫作残,残贼之人叫独夫。只听说武王是诛独夫纣,没听说是弑君!” 甚至告诉齐宣王: “君上视臣下如手足,则臣下视君上如腹心; 君上视臣下如犬马,则臣下视君上如国人;君上视臣下如土芥,则臣下视君上如寇仇。” 这种言论,在任何时代,都很难令君主首肯。就是在孟子被尊为亚圣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 《孟子》 中的这些话时,龙颜震怒,说: “这哪里该是臣子对君王的话!” 竟下令撤去孟子在孔庙中的牌位。在孟子那个时代,他虽然有争鸣的自由,但却只能坐冷板凳。孟子有句名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不能腾达,只好实践自己“独善其身” 的主张,退而与弟子讨论学术,并将他对社会、政治、道德、人性等方面的见解写成了七篇文章,这就是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的 《孟子》 一书。孟子虽以孔子的传人自许,但在唐代以前,并没有人买这个账,直到韩愈始推尊孟子,认为中国文化有一个历圣相传的 “道统”,这个 “道统” 由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文、武、周公,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孟轲死后,这个 “道统” 就失传了。宋代的理学家从这里得到启示,以继承孔、孟 “道统” 为己任,于是孟子的头上就开始罩上神圣的光环,在元明清三代被钦定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上一篇:伦理学·人伦·孝
下一篇:政治学·人物·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