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儒教·祖宗
儒教的基本教义之一。祖与宗,原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祖的本字作 “且”,象男性生殖器,是原始宗教生殖崇拜的反映;宗,本字作 “示”,则是一种祭祀的名称。后来意义转化,以有功于氏族或民族的先圣为祖,以有德于氏族或民族的先贤为宗,即所谓 “祖有功,宗有德”。这一观念包含了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但这种崇拜并不只以血缘为基础,还要以功德为标准。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他们之所以被尊为华夏民族的祖宗,就是因为有大功大德于氏族或民族,如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发明农业,黄帝轩辕氏钻燧取火,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等。《礼记·祭法》中对祖宗祭祀即已有明确规定:“法制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这就将祖先崇拜与英雄崇拜、圣贤崇拜结合为一体了。西汉以后,“祖宗” 一词也就成了对祖先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历代王朝在皇宫左边建立宗庙,即以开国皇帝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等),以嗣君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英宗、清世宗等)。汉代的皇帝死后并不是都能被尊为 “祖宗”,要 “有功”、“有德”者才能享受这一殊荣,真正体现了 “祖有功,宗有德” 的原则。同时,古代中国人还有一种鬼魂观念,认为死去祖先的在天之灵随时在暗中保佑着子孙。正因为如此,列祖列宗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才具有一种神圣的宗教意义。上自皇帝,下至百姓,逢年过节或遇大事都有到祖庙烧香磕头的习俗。“敬天法祖”是历代王朝尊奉的基本路线,而“光宗耀祖”则是历代士大夫甚至一般人民的人生目标。可以说,“祖宗”观念最能代表古代中国人的宗教精神,它既有鬼魂作为信仰基础,又有亲情作为情感基础,同时又包含了圣贤崇拜与英雄崇拜; 它既是家族生命之源,又是民族文化之根。古代中国人 “愧对祖宗” 的沉痛与 “光宗耀祖”的自豪,是西方人难于理解的。当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于明朝后期来到中国时,很快就在儒家经典中找到了与天主教的Deus(天主) 对应的词 “上帝”,但他们对中国人的 “祖宗” 观念却表示非常惊讶。尽管利玛窦等人尊重中国人的传统,允许教徒祭祖,但天主教会却予以反对,从而引发了所谓 “中国礼仪之争”。最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中国教徒奉行传统的礼仪,而中国皇帝针锋相对,宣布驱逐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并禁止天主教继续在中国传教。这就是东西文化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并因此导致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长达百年之久的闭关锁国政策。
上一篇:经济学·人物·盛宣怀
下一篇:宗教学·佛教·禅宗